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正东路街道

行政地名: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正东路街道 行政隶属:京口区 行政代码:321102001
长途区号:0511 邮编代码:212000 车牌号头:苏L
行政级别:街道 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
辖区面积:
地名 行政代码 行政级别 资料介绍

地名由来:因辖区内正东路而得名。

正东路街道位于京口区东南部,东接润州区象山乡、汝山乡,南与润州区七里甸镇、官塘桥乡毗连,西沿解放路,北临正东路与健康路街道相邻。解放初,属寿邱镇。1949年8月,撤销镇建制,属城中公安分局管辖。1952年1月,属北固区。1956年4月,属寿邱街道。1960年属红旗人民公社。1980年6月,撤销红旗人民公社后,划建正东路街道。1981年,属北固区。1983年8月,属城区。1984年12月,改现称。1989年,有17个居民委员会,239个居民小组,14247户居民,44782人。街道办事处驻地在贺家弄150号。

正东路地区,历来为繁华地区。据宋《嘉定镇江志》载,有关河穿越境内,北有清风桥,西北有寿邱山,东北临藏春坞、梦溪园等。沿关河一带(即今下河头)风景秀丽,茶馆、酒楼林立,为文人雅士宴客饮酒、吟诗酬唱之所。历史上一些文人显贵在此购地筑宅。唐代诗人许浑筑别墅于丁卯桥(今周家桥居委会)。酒海街宋代为酒库,丞相陈升之筑室于此。明代大学士靳贵住宅在靳家巷,清代大学士张玉书住宅在张家巷等。境内有街巷34条。南门大街,旧时为沟通南乡的主要通道,与五条街等同为城内繁华的商业区。为明清时镇江各业举行都天盛会之汇集地,且为镇江城区著名的米市。素有“柴米街”之称。俗说:南门大街“三条龙”(即农民担柴进城为“草龙”,挑米进城为“米龙”,下河挑水为 新建的正东路街道办公室

“水龙”)。辖境曾是丝绸业集中地,棒棰营

一带机房林立,织绸机常在千架以上,手工织造的“江绸”、“缣丝”享有盛誉,远销日本、朝鲜、波斯等国。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由南门入城,将南门内外大街烧成

焦土,烧毁都天庙等名胜;此后。市场凋蔽,人口稀少。直至解放初期,南门内外大街仍甚为冷落,棒棰营、石头巷、贺家弄一带多为菜园、桑田。60年代以后,开始陆续兴建工厂及住宅楼,并逐步向东南郊城乡结合部延伸,管辖范围日渐扩大。随着旧城改造,旧式民房逐步拆迁兴建住宅楼。棒棰营、酒海街、南门大街、贺家弄等处,建成成片新的公寓式住宅楼群。辖境又人烟稠密,商业兴盛起来。东门广场、环城路、正东路形成商业区,南门内外大街及天桥路设两个农贸市场。正东路地区是镇江市政治和文化中心。0镇江市委、市人民0、镇江军分区等机关设在正东路南侧;江苏工学院、镇江船舶学院、镇江教育学院等高校以及农机研究所、机械研究所、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亦在境内。此外,还有中学1所和小学3所,幼儿园1所。1989年冬,在南水桥北建成工人文化宫(东宫)。

正东路地区为镇江市工业区之一。有机床厂、汽车车身厂、林业机械厂、锚链厂等大中型工业企业100多家。

京杭古运河穿越辖境腹部,跨古运河有4座桥,即解放桥、虎踞桥(即南门桥)、南水桥、塔山桥。境内交通发达,1、8、10、23路公共汽车的起点站设在本境。3、9、11、12、24路公共汽

明万历年间的老南门桥(虎踞桥) 车通过辖境。

境内都天庙,在鼎石山下。据清光绪《丹徒县志》载,每年夏季,镇江均举行都天会,规模盛大。鼎石山有僧伽塔建于明代,解放前已损坏,1980年市0拨专款修缮,1982年竣工。与建于明代的虎踞桥同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CopyRight 2022-2023 海阔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山ICP备19002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