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义合镇

行政地名: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义合镇 行政隶属:绥德县 行政代码:610826105
长途区号:0912 邮编代码:719000 车牌号头:陕K
行政级别: 人口数量:约2.89万人 人口密度:约117人/平方公里
辖区面积:约246平方公里
地名 行政代码 行政级别 资料介绍

地名由来:传说早年此集一店主,取“以义取信,和气生财”之意为店名“义和栈”,后为镇名。

义合镇位于绥德县城东30公里,是绥德县第一大镇,素有“雕阴首镇”之美称。全镇辖69个行政村,一个社区,驻镇单位19个,总面积246平方公里,总人口2886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62人,暂住人口482人)。307国道横穿义合镇东西45公里,是晋、陕、蒙、宁四省的交通要道,也是绥德县东区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国家百县(乡)城镇重点建设乡镇示范之一。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本镇实际,扎实开展中央“一号文件”的宣传教育和“五型支部”、“五型机关”的创建活动,并建立健全保持0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形成了果、油、薯布局,枣、蚕、畜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业。全镇有耕地面积76075亩,其中梯田11162亩,坝地33965亩。并形成了万亩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和甘露工程、沼气工程等六大样板示范工程。狠抓退耕还林(草),现有林地面积26808亩,退耕还林面积24780亩。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开办了1O多个加工企业,年产值150多万元,其中形成规模的企业有绥德县齐银水泥厂、刘家畔恒源洗煤厂、宏达油脂厂和粉条加工厂。镇区初步形成了小型综合批发市场和服装、烟酒、百货、蔬菜市场等,有固定经营户232户,有运输车辆200多辆,农用车286辆。集贸市场吸纳周边晋、陕、蒙、宁四省客商,年输出农副产品500多吨。加强劳务输出工作,全镇外出务工4603人,人均收入达2600元,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义合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著名景观东门楼、西门楼座落在镇区街道东西两侧,是义合镇街景一道亮丽的风景。宗教圣地紫台山娘娘庙气势辉宏,风景优美,是绥德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7国道、吴(堡)子(洲)高速公路和即将动工修建的太中银铁路横贯全镇。便利的交通和厚重的文化低蕴,必将使古老的集镇焕发新的生机,是投资办厂的理想之地。

“十一五”时期,镇党委、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突出抓好果、油、薯、枣、畜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劳务经济。以大交通带动大流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把传统古老的集贸市场逐步建设成现代、文明的农副产品批发和加工基地,义合镇尽快成为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

中共中央西北局义合会议旧址

中共中央西北局义合会议旧址位于榆林市绥德县义合镇薛家渠村。1947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西北局由山西离石等地西渡黄河,来到义合镇薛家渠村黄姓村民的窑洞驻扎下来。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的习仲

边区群众报社遗址

边区群众报社遗址位于榆林市绥德县义合镇霍家坪村。1947年10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边区群众报》随西北局机关迁址绥德县义合镇霍家坪村。报社设部、印刷厂、译电科、排字部等机构。1948年1

历史沿革: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东区义合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东区民有乡联保、义合镇联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义合区。

1949年底,属五区义合乡。

1958年9月,成立义合公社,辖51个生产大队。

1984年7月,改设为义合镇,辖1个社区,48个行政村。

2001年,撤田家岔乡,并入义合镇。

CopyRight 2022-2023 海阔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山ICP备19002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