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白家硷镇
行政地名: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白家硷镇 | 行政隶属:绥德县 | 行政代码:610826116 |
长途区号:0912 | 邮编代码:719000 | 车牌号头:陕K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1.43万人 | 人口密度:约2918人/平方公里 |
辖区面积:约4.9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因早年有白姓人家居无定河东岸此碱处而得名。
2019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白家硷镇为2019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2012年12月,白家硷镇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白家硷镇地处绥德县城南10公里处,辖28个行政村,129个村民小组,3739户,14314人。全乡共有耕地面积37000亩,其中坡地21909亩,川水地4508亩,坝地965亩,梯田9618亩,林地面积46520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0673亩。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80元。川道地区11个行政村,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于发展日光温室生产。2000年被国家财政部列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几年来,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讲团结、兴实干、保稳定、求发展”。工作思路是抓住一条主线,实现两个目标,强化四项工作,即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实现计划生育综合服务乡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为目的,强化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工作,退耕还林(草)建设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劳务输出工作,通过几年的艰苦工作,主导产业发展的初步形成四大基地;以日光温室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以花生、蓖麻为主的油料生产基地;以地膜玉米套种西瓜为主的间作蔬菜基地;以普通羊为主,小尾寒羊为发展目的的畜牧生产基地,现全乡有日光温室450座,其中2003年配套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四位一体”日光温室210座,花生蓖麻10000亩,地膜玉米套种西瓜间作蔬菜2300亩,普通羊5000只,小尾寒羊1500只,劳务输出2000多人,仅此几项人均可增收800多元。
两个目标基本实现,四项工作全面落实,生态区治理面积4.9平方公里,植树3000亩,退耕还林(草)10673亩,种草5000亩现政策已落实,群众得到实惠。基础设施建设修路50公里,补坝17座,新建淤地坝3座,抽水站3座,安装程控电话478门,新修学校两所,维修11所,完成了党家沟,西贺家石两村整村移民搬迁工程,完成了楼则沟、后吴家沟、王家峁三村的重点村建设,在老庄沟、贺一村、强家沟、高家渠建成“三位一体”沼气250个,完成了28个村的电网改造工程,现在我乡村村通公路,通电话,方便了群众,促进了我乡经济发展。
历史沿革: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绥德县薛家峁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秋,属南区感化乡联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实行区、乡、村建制,属辛店乡。
1949年10月后,全县设10区,属2区白家碱乡。
1958年9月,成立白家碱公社,辖28个生产大队。
1984年7月,改设为白家碱乡。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白家碱乡,设立白家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