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左贡县
行政地名:西藏昌都市左贡县 | 行政隶属:昌都 | 行政代码:540327 |
长途区号:0895 | 邮编代码:854000 | 车牌号头:藏B |
行政级别:县 | 人口数量:约4万人 | 人口密度:3人/km² |
辖区面积:11837平方公里 |
地名 | 人口数量 | 辖区面积 | 行政代码 | 下属单位 |
旺达镇 | 540327100 |
| ||
仁果乡 | 460平方公里 | 540327205 |
| |
碧土乡 | 683平方公里 | 540327204 |
| |
下林卡乡 | 约3000人 | 706平方公里 | 540327203 |
|
美玉乡 | 约4000人 | 1096平方公里 | 540327202 |
|
中林卡乡 | 约5000人 | 2562平方公里 | 540327201 |
|
东坝乡 | 约3000人 | 317平方公里 | 540327200 |
|
扎玉镇 | 540327102 |
| ||
田妥镇 | 约4000人 | 1165平方公里 | 540327101 |
|
绕金乡 | 约2000人 | 428平方公里 | 540327206 |
|
左贡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昌都地区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7°06′-98°36′、北纬28°30′-30°28′。东与芒康县接壤,南与林芝地区察隅县相连,西与八宿县毗邻,北与察雅县隔江相望。县域东西最大距离为40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220千米。总面积11837.3平方千米。总人口4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旺达镇,邮编:854400。代码:542128。区号:0895。拼音:Zuogong Xian。
基本概况
左贡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北靠察雅,东依芒康,南接云南德钦,西与察隅、八宿相连,318、214国道横贯全境,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之便,是历代商贾由茶马古道进出西藏的必经之地。全县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左贡县属藏东南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气温年差较小,热量可利用率较高。降水分布不均匀。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气候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为4.2℃,1月份平均气温为—6.7℃,7月份平均气温为13.2℃,日平均气温5℃以上持续时间为176天,日平均气温0℃以上持续时间220天。无霜期90天左右。平均年降水量为405毫米。
全县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总耕地面积约5.2万亩,人均占地1.2,主要种植青稞、小麦、玉米、油菜等; 草场面积约710万亩,主要饲养牦牛、犏牛、黄牛、马、绵羊、山羊等。森林总覆盖面积52.5万公顷,林木蓄积量7650万立方米,主要有经济价值较高的云杉、冷杉、马尾松、柏树等,还有少量世界珍稀树种红豆杉、红松及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黄杉;怒江、澜沧江流域还广泛种植核桃、苹果、野梨、桔子、葡萄、花椒、石榴等经济林木。林下资源较为丰富,盛产虫草、贝母、黄连、三七、红景天、松茸等名贵中药材,还广泛分布着 獐子、金鸡、黑颈鹤、滇金丝猴、鹦鹉等上百种野生动物。县境内河流纵横,湖泊遍布。
怒江、澜沧江、玉曲河由北向南呈“川”字型纵贯全境奔流而下,水利资源较为丰富,且盛产多种高原淡水鱼,深受区内外消费者青睐 。有县邮政局1 座,开办有电报、电传、汇兑、程控电话等业务。无光缆不能使用移动通讯设备。有县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能转播中央、西藏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和电视台能转播5——6个频道的电视节目。
自然地理
左贡县地处藏东南高山峡谷地带,地势北高南低。
左贡县境内主要山脉有东达山、多拉山、茶瓦珠山、茶瓦多吉志嘎山,以及与云南交界的梅里雪山。最高峰雀拉山峰,海拔5434米,全县平均海拔3750米。
左贡全县处于“两江一河”流域内,怒江流经境内175公里,澜沧江流经境内120公里,玉曲河流经境内240公里。全县大小湖泊78个,总储水量约536万立方米,水资源十分丰富。
怒江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青海唐古拉山麓,上游叫黑水河,藏族人民叫它“卡拉曲”。
怒江流经西藏从四川进入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经过贡山、福贡、泸水县后至保山、德宏,流进缅甸,注入印度洋。在怒江州的流程约400公里。
怒江在青藏高原上流淌,宛如一条绿地毯上的蓝飘带。进入藏南八宿前后,她便进入深不可测的高山峡谷。从海拔3000多米一降再降,降到海拔700余米的深槽。
左贡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4.3℃,气温年差19.2度,气温日差年平均14.5℃,年无霜期87天,年降水量是408.2mm,年日照时数2,186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588千焦/cm,日平均温度大于10度,冬春季气候寒冷干燥,夏季降水集中。
经济概况
农牧业是左贡县的主导产业,畜产品资源丰富,全县粮食总产量完成15116.55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2436.5亩;城郊蔬菜种植达到 751 亩。
全县牲畜存栏330231头(只匹),新生仔畜12.35万头(只、匹),成活率为95.93%;成畜死亡控制在3%以内;全县出栏牲畜7.8万头(只、匹),综合出栏率达到32.01%。各类肉奶毛绒皮产量十分丰富,建立畜产品的深加工业,可以加快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结合。
全县农业资源也十分丰富,耕地总面积5.2万亩,除了高原上普遍生长的粮食作物和蔬菜以外,在怒江和澜沧江流域,还盛产核桃、苹果、野梨、桔子、葡萄、花椒、石榴等。
人口民族
左贡县人口居住以藏族为主,汉族次之,兼有个别少数民族。全县总人口41040人,藏族40746人,占总人数的99.28% ;汉族284人,占总人数的0.69% ,其他少数民族中纳西族9人,回族1人。
对西藏的每个家庭来说,酥油桶是基本建设,每天都要使用他。酥油桶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简桶,在左贡县,一般用红松等材料做成,其他地方也有用茅竹做简桶。简桶上下一般大,高二尺左右,直径约半尺,外围用铜皮箍,上下两站用铜做花边,可以打出各种花纹。一部分是搅拌器,是用一根棍和小圆木板组成。
木碗 :木碗是藏族群众心爱之物,即使外出也随身携带,无论上山砍柴,下地劳动,还是放牧,都把木碗揣在怀里,随时用来喝茶、抓糌粑。质地结实,不易破裂,花纹细腻,较为美观。木碗的种类很多,有抓糌粑用的大碗,有喝酥油茶的小碗,还有储存物品的盖碗。通常盖碗都装有银、铜等饰物。木碗方便耐用,剩食品店物不改味,便于携带,杂木做的木碗有防毒作用。
腰刀 :刀是藏族的饰物,左贡藏族一般喜欢带刀,有的人腰侧佩长刀,腰间插一小刀。牧民用长刀自卫,防兽,农民用长刀砍柴,修整果林,用途十分广泛。短刀用于宰杀牲口,剥牛羊皮,切肉、切菜等。刀柄用骨木包上,并镶上黄铜、白银,刀鞘刻着龙凤等图案,有的点缀宝石、玛瑙等贵重物品。左贡县田妥乡有藏刀生产,刀刃锋利,钢质较好,曾在香港展销会上获奖。
金银器皿 :金银器皿是藏族传统工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除装饰品外,还有许多日用生活器皿,是用金银制作的,如用银做成的勺子、筷子、碗和和肋,做工细腻精致,有龙、虎、狮、凤凰等图案,是珍贵的艺术纪念品。
木器家具 :藏族木器家具民族手工业品历史悠久,大致可分为藏柜、藏桌两大类。
藏柜有上下两层,可以放书、衣物和食品,茶具长约 1.1 米 ,宽约 0.15 米 ,高 1.2 米 ,柜面雕花漆画,十分华丽丽。一般用两个同一样式的柜子相连摆放和使用。藏桌有吃饭、喝茶用的小方桌,其特点是桌与柜相似,腰短,三面镶木板,一般无拉门,看上去象一个方柜。藏式木器表面画有各式花卉、人物、禽兽、仙鹤、寿星,四周有回纹、竹节等图案。色泽艳丽动人,看上去十分富丽。
行政区划
左贡县辖3个镇、7个乡:旺达镇、田妥镇、扎玉镇、东坝乡、中林卡乡、美玉乡、下林卡乡、碧土乡、仁果乡、绕金乡。共有162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左贡,藏语意为“犏(耕)牛背”的意思。很早以前,因人们住的地方的地形象犏牛的背,故而得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为芒康台吉管辖之地。清末实行改土归流时属科麦县的一部分。1912年后,西藏地方政府设宗,行政区划有邦达、左贡、碧土三个宗,统称左贡宗。1951年7月建立左贡宗解放委员会,1959年4月建立县人民委员会,将左贡宗改为左贡县,1959年5月17日建立左贡县人民政府,隶属昌都地区。原县驻地在亚中村,1967年迁址于旺达。
左贡县辖1个区,16个乡(乌雅乡、吾通乡、拉物乡、觉玛乡、古米乡、碧土乡、加郎乡、东坝乡、中林卡乡、下林卡乡、绕金乡、沙夷乡、仁果乡、加卡乡、田妥乡、美玉乡),160个村委会。
2000年,左贡县辖2个镇、1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180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旺达镇 8057 田妥镇 4864 沙夷乡 1329 美玉乡 3900 古米乡 802 吾通乡 2116 觉马乡 1759 碧土乡 2001 绕金乡 1809 加卡乡 1758 仁果乡 1285 下林卡乡 2594 东巴乡 2672 中林卡乡 5556 拉物乡 1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