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常营镇

行政地名: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常营镇 行政隶属:太康县 行政代码:411627101
长途区号:0394 邮编代码:466000 车牌号头:豫P
行政级别: 人口数量:约7.08万人 人口密度:约706人/平方公里
辖区面积:约100.3平方公里
地名 行政代码 行政级别 资料介绍

地名由来: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手下大将常遇春率兵北征路过此地,在此处安营扎寨。为了纪念明朝功臣常遇春,遂将其扎营的集镇改称常营集,后简称为常营。

2014年7月,常营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常营镇位于太康县西部,与扶沟县接壤。总面积100.3平方公里,耕地10.3万亩,6.3万人,辖36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G311国道贯穿境内8公里,乡级公路48公里,村村通柏油路,交通便利;国家化工局太康培训中心、河南油田农场、54635部队农场和太康县农场均驻境内。

常营镇是周口市历史名镇之一,因明初名将常遇春大将曾驻扎此地而得名。历史古迹有夏朝开国王启的五位王子筑台作“五子之歌”讽劝夏王太康的“五子台”遗址,“歌台流响”是旧太康十大景点之一,还有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墓等。

常营镇地处黄淮平原,地势平坦,平均海拔56.5m,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14.3摄氏度,年平均日照2315.3h,无霜期215d,年积温5274.7摄氏度,年降雨715mm,林木覆盖率24%。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全镇拥有机电双配套机井2498眼,平均40亩地一眼井,有效排浇面积9.6万亩,旱涝保收田6万亩。各种大中型农具1.7万部,每个劳动力拥有动力3.8马力,用电量270度,每年小麦播种面积8万余亩,粮食总产5万吨,其中优质小麦3万吨,棉花播种面积6万亩,皮棉总产0.4万吨,肉类总产0.6万吨,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6.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5元,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林果业是常营镇特色农业。该镇以科学为先导,着力健全全方位系列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用材林、果林同步发展。全镇拥有陆地油桃1.2万亩,水蜜桃0.8万亩,苹果、葡萄、杂果0.5万亩,果林面积2.5万亩,年产鲜果3.75万吨,产值1.2亿元。其中大棚日光温室油桃500座,会城寺行政村农民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常营镇棚栽油桃销售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华寿牌”商标,油桃上了国际互联网。一年四季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客商云集这里,应接不暇,市场繁荣。2000年元宵节,国务院副总理-曾来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2001年5月被国家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评委会评为“中国油桃之乡”。

以生猪饲养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得到规模发展 。2001年底,全镇各类养殖大户2400多家,养殖场170多个。

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号燕衡。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宋朝南渡时常氏迁来怀远,到常遇春已经是第七世。其父常六六,母高氏。其妻蓝氏生有三子三女。常遇春字伯仁,生于公元1330年(元朝至顺元年)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貌奇体伟,勇力过人,猿臂善射。……

五子台遗址

五子台遗址位于东经114°38′07.7″,北纬34°07′06.3″,海拨高度62.4米,太康县西常营镇五子王村西北200米处。原台较高,困黄水游没,台已基本平正。面积1500平方米。19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太康县第五区(常营)。

1958年成立常营人民公社。

1983年更名为常营乡。

1987年改置常营镇。

CopyRight 2022-2023 海阔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山ICP备19002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