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佛昙镇

行政地名: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佛昙镇 行政隶属:漳浦县 行政代码:350623102
长途区号:0596 邮编代码:363000 车牌号头:闽E
行政级别: 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
辖区面积:
地名 行政代码 行政级别 资料介绍

地名由来:因先锋村西北角山上有块天然巨石状如佛头,山下西侧有口清潭,水清如镜,山上的“佛头“在阳光照射下,潭中的倒影形象逼真,命名“佛潭”,横跨在鸿儒江上的桥梁称佛潭桥,以桥名为地名。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单出炉,佛昙镇上榜。

2020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佛昙镇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佛昙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佛昙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因芙蓉山下从前有一口清潭,映现山顶一块状如佛头的天然岩石,称佛潭,以至成为地名。横跨在鸿儒江上的桥梁称佛潭桥,以后桥名又成为地名。早在唐代,“开漳”刺史陈元光已经写下壮丽诗篇《晓发佛潭桥》,当时陈元光奏准设立漳州和漳浦县,立行台于四境,其中东行台设在漳浦县佛潭桥。自唐至清朝,官方的文书、地方志都称现在的佛昙镇为佛潭桥,群众讹音为“浮南桥”,文字上则简写为佛潭,民国初年,开始将佛潭写成佛昙,沿用至今。

佛昙是漳浦县东北部重镇,东临台湾海峡,近海称佛昙湾,海岸线长2.5公里。欧厝、花林、东坂、下苏、先锋、下坑、岸头、石埕、大白石、后社、后许、轧内在海岸线上,岱嵩为海岛,井尾为半岛。镇境北至欧厝场隔虎形山(海拔129米)与前亭镇大社村交界;至洞野村,隔西山(海拔103米)与马坪镇文安村交界。西北至下坑村、港头村,隔大荟山(海拔142米)与马坪镇林埭村交界。西至新安村,隔台山(海拔240米)与湖西乡后溪村交界。西南至松仔岭,与白竹湖农场古山作业区交界。南至轧内村,隔岩山、莲花山与赤湖镇半石村交界。源自石过陂诸山的鸿源溪流经林埭,至本镇境内称鸿儒江,流经港头、下坑、先锋、岸头、石埕等村,入于佛昙湾海域。又有庵前溪流经石门、吟兜至大白石村汇入佛昙湾海域。南部有轧内小溪流入佛昙湾海域。

佛昙经济自古以来以农、渔为主,并以港口的优势发展商业及榨花生油等农产品加工业,尤其自清末厦门辟为对外贸易口岸以后,佛昙以接近厦门而成为漳浦县东北部商业重镇。

自清末至民国时期,由旧客带新客,佛昙一带很多人前往荷属东印度(今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谋生,有的经商有成,侨汇成为佛昙一大经济来源。

农业渔业佛昙耕地较少,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开荒、围垦,至20世纪末,扣除基建用地,共有耕地28170亩(其中水田1042亩,农地17758亩)。原来农地主要种花生、番薯,水田主要种稻,靠山的一边大都是山园、山垅田,靠海的一边大都是沙园、埭田,产量较低。改革开放以来,推广种植芦笋于沙园,一些易受咸淹的埭田改为鱼虾池,效益大大提高。.

佛昙扎内村古樟树群

在漳浦县佛昙镇一个叫轧内村的小渔村,有一处近千年的古香樟树群。这些古樟树共有9棵,树龄都是712年,分布在村子东面靠近海边的地方,其中还夹杂着两棵古榕树。 在元末明初,陈姓一族祖先来到佛昙镇

马坪农会武装抗捐旧址

马坪农会武装抗捐旧址位于漳浦县佛昙镇圩场杨氏祖祠。大革命失败后,在漳浦开展工农运动的共产党人转移到农村,整顿农会组织,建立农村党支部,继续开展工农运动。1928年1月10日,漳浦马坪农会千余

历史沿革:

自唐至清朝,官方的文书、地方志都称今佛昙镇为佛潭桥,俗称浮南桥。

民国初年,开始将佛潭写成佛昙。

唐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就建置漳州漳浦县。

漳州刺史陈元光在佛昙桥设立行台,至此佛昙隶属漳州漳浦县。

1940年首次设佛昙镇,解放初期佛昙属第五区(佛昙区)。

1958年10月成立佛昙人民公社,1984年9月改为佛昙镇并沿用至今。

CopyRight 2022-2023 海阔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山ICP备19002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