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

行政地名: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 行政隶属:玉溪 行政代码:530425
长途区号:0877 邮编代码:651100 车牌号头:云F
行政级别: 人口数量:约17.3万人 人口密度:110人/km²
辖区面积:1571平方公里
地名 人口数量 辖区面积 行政代码 下属单位
龙泉街道 262.1平方公里 530425001
六街街道 221平方公里 530425002
绿汁镇 233.81平方公里 530425103
浦贝彝族乡 约1.77万人 178.9平方公里 530425201
十街彝族乡 160.7平方公里 530425202
铜厂彝族乡 约2.28万人 292平方公里 530425203
小街乡 约1.27万人 154.7平方公里 530425204
     易门县地处云南省滇中西部,玉溪市西北,位于北纬24?27ˊ—24?57ˊ、东经101?54ˊ—102?18ˊ之间,东与安宁市、晋宁县相接,南连峨山,西和双柏隔绿汁江相望,北部与禄丰、安宁两县市接壤。县城龙泉镇,东南距玉溪市机关驻地红塔区146公里,东北距省会昆明94公里,里程43公里的高等级公路从县城至安丰营与安楚公路贯通,可直达昆明、楚雄等地。县域东西横距44公里,南北纵距57公里,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居玉溪市第4位。两条南北走向、贯通全境的山脉之间,镶嵌着主要山间盆地——柏树、方屯两个坝子,面积为46.7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其余是广大的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7%。
    境内最高点为北部小街乡甲浦老黑山顶雀窝尖山,海拔2608米,最低点是绿汁镇南部炉房村旁易门与双柏、峨山交界处的绿汁江面,海拔1036米。地形特征为东、北、西三面高山屏立,中部是溶蚀性盆地,东南面为中山河谷地带,全境状似马蹄。江河沿岸受河流切割影响,较陡峭,山谷相间、地形复杂。属中亚热带气候,受地形地貌的影响,立体气候明显,县内具有热带到温带的气候类型。2000年,极端最高温度31.5℃(8月25日),极端高低气温-2.0℃(1月6日),全年平均气温16.3℃,日照数为1706小时,降雨量为856.9毫米。
    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类型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生物、水利、矿产资源。自然植被包括7个地方型植被和13个植被地段,已知其利用价值的植物资源共317种。易门县是云南省华山松籽种生产基地县之一。水果资源有24个种类,以板栗、核桃、优质梨、柑桔为主的具有地方优势经济林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了经济效益。高山深箐里,植物群落中,有哺乳动物10种,鸟类15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7种。水利资源蕴藏量56633千瓦,地下水年增均流量8470万立方米,大龙口水质优量,日出水量960立方米。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白钙、磁土、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等金属非金属。易门是云南省主要铜矿产地之一,有大小矿点50余处,由易门矿务局进行开采,铁矿储量2400多万吨,大小矿点10余个,瓷土储量100万吨以上。
    历史沿革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属益州郡所领双柏县,辖境包括今易门、双柏、新平。东汉同于西汉。三国两晋时期,所属县名不变,郡名数次变更,属建宁郡或晋宁郡。南朝齐梁之际,属晋宁郡,实为爨氏据有。唐时,属钩州所领唐封县境。南诏兴起,属拓东(今昆明)节度使辖地。大理国时,属鄯阐府,“使高福世守其地”。元至元四年(1267年),在易门立夷门千户所,属巨桥(今昆阳)万户府,十三年(1276年),改为置县,因县“西有泉曰夷源,讹作易门,”隶属中庆路所领昆阳州。明朝时,属云南府昆阳州,清代因袭未变,民国时属滇中道。1950年1月,属滇中专员公署,3月后属玉溪专员公署,1970年后属玉溪地区,1998年6月28日起属玉溪市。
    行政区划
    易门县地处云南中部,北纬24?27ˊ—24?57ˊ,东经101?54ˊ—102?18ˊ。东邻安宁市和晋宁县,南连峨山彝族自治县,西接双柏县,北与禄丰县接壤。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东西宽44公里,南北长57公里。辖:四乡三镇(龙泉镇、六街镇、绿汁镇、小街乡和浦贝、十街、铜厂三个彝族乡),55个村(居)委会,756个村民小组,820个自然村。2001年末,有47500 户,总人口173001人,其中:男89552人、女83449人,农业人口134462人,非农业人口38539人。境内汉族人口居多,还居住着彝、哈尼、回、苗、白等少数民族。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0人。
    少数民族
    易门县少数民族是居住在自然条件差、气候恶劣的山区地方,最高海拔2484米(碧多),最低海拔1100米(棚苴)。分布在浦贝、十街、铜厂、绿汁、小街、六街等地。主要有彝、哈尼、回、苗等22个少数民族。
    一、行政区域和人口构成
    全县有三个民族乡,占全县四乡三镇的42.9%,有33个民族村民委员会,占全县55个村民委员会的60 %,有413个民族村民小组,占全县747个村民小组的55.3%。2001年末,少数民族人口50735人,占全县总人口173001人的29.3%,全县少数民族人口中农村人口有37835人,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74.6%。
    二、粮经基本情况
    2001年民族地方农民人均生产粮食460公斤,比全县农民人均生产粮食低9公斤;民族地方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1655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低301元。
    三、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
    1、生产条件:2001年末,全县少数民族地方有耕地面积10232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56亩,比全县农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多0.27亩。在总耕地面积中,有33136亩田,69184亩地,其中水浇地32664亩,有效灌溉面积65800亩;水利化程度达64.3%,比全县水利化程度低9.7%;化肥用量11508.5吨;农药用量73404公斤;农膜使用量234.2吨。
    2、基础设施:到2001年底,全县民族地方通公路的村民小组有378个,占413个民族村民小组的91.5%,还有35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413个村民小组全部通电;自来水受益的村民小组有316个,占全县413个民族村民小组的76.5%,还有97个村民小组没有饮上自来水;通程控电话的有93个村民小组,仅占413个村民小组的22.5%;可接收电视的村民小组326个,占413个村民小组的78.9%,还有87个村民小组收看不到电视;设置医疗的点数有34个,病床有80张,村医务人员有109人。各村民委员会都有医疗点和医务人员。
    四、少数民族农村产业经济基本情况
    全县少数民族地方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290万元,按产业划分,有种植业收入11408万元,林业收入392万元,牧业收入5526万元,采集野生植物收入111万元,渔业收入56万元,工业收入287万元,建筑业收入277万元,运输业收入1067万元,商饮业收入255万元,服务业收入108万元,其它收入803万元;出售产品收入10822万元。
    五、少数民族农村粮经作物基本情况
    少数民族农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85605亩,复种指数为183%;稻谷面积19167亩,单产501公斤;包谷面积为27347亩,单产428公斤,小麦面积49553亩,单产90公斤;烤烟面积42115亩,单产148公斤,上等烟叶比例达32.71%,比全县的少5.77%;甘蔗面积649亩,单产5吨。
    六、少数民族农村教育及科技示范
    2001年,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小学有7309人,占全县15538人的47%;初中学生有1970人,占全县7570人的26%;高中学生有445人,占全县1149人的38.7%;当年录取的中专学生有175人,占全县398人的44%;大专以上学生有88人,占全县150人的58.7%;有教学校点68个,其中,一师一校的有15人,教学班级有295个班。科技示范户有1278户,其中,种植业799户,养殖业479户。持“绿色证书”的有446人。
    七、少数民族农村林果产品生产情况
    水果面积有7468亩,产量628吨。其中,50亩以上果园有4023亩。林产品面积64151亩,产量220.7吨。其中,50亩以上的连片面积49489亩。
    八、少数民族农村工商企业基本情况
    2001年末,全县少数民族地方私营企业13个,从业人数849人,营业收入5132万元;个体工商户1214户,从业人数3496人,营业收入19028.8万元。
    九、少数民族农村畜牧渔业其本情况
    2001年内,出栏家禽173138只;生猪年末存栏65247头,占全县141594头的46.1%,年内出栏74926头,占全县175655头的42.6%;牛年末存栏24716头,占全县47685头的52.2%,年内出栏6779头;羊年末存栏33136头,占全县48386头的68.5%,年内出栏18113头。渔业养殖面积350亩,产量40.6吨。

CopyRight 2022-2023 海阔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山ICP备19002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