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宽州镇
行政地名: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宽州镇 | 行政隶属:清涧县 | 行政代码:610830100 |
长途区号:0912 | 邮编代码:719000 | 车牌号头:陕K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4.5万人 | 人口密度:256人/平方公里 |
辖区面积:176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因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境内设宽州而得名。
2021年11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宽州镇为2021-2023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清涧道情)。
宽州镇,位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西部,西与延安市延川县接壤,北同本县折家坪镇、乐堂堡乡相连,东邻李家塔镇、老舍古乡,南与下二十里铺乡相接。全镇 52 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5万人,总面积约176平方公里。是清涧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宽州镇交通便利,北距西(安)包(头)铁路10公里,青(岛)银(川)高速公路60公里,210国道、渭(南)清(涧)国防公路穿境而过。电力充足, 35千伏变电所向全镇提供稳定的电源。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环境资源优势突出,境内青砂岩石储藏量大,久负盛名,已探明有天然气、石油、岩盐等矿产资源。水资源丰富,秀延河、清水河、东沟河纵横全境。农业发展速度快。以石材、红枣、洋芋加工为主的加工业迅猛发展。2007年实现GDP1·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奇特的自然景观、纯朴的民俗风情、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强劲的发展后劲赋予了宽州镇独特的魅力。
宽州镇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境内就有人类涉足。新石器时代,先民便在此择地而居,繁衍生息。唐贞观年间,后寨山筑宽州古城堡,宽州由此得名。唐贞观九年四月,唐太宗派李靖、侯君集征灭土谷浑,可汗慕容伏容长子慕容顺光降唐。所属一部被迁至镇东部安置,并置浑州。后将浑州、宽州合并设宽州。宋康定元年,鄜延路将领种世衡奉钦命分宽州城堡之半,督筑土城“以当寇冲”。历代扩展完善,成为重要边关山城。宽州镇群山环抱,二水绕流,左涧右隘,地势险要。“北延沙漠,南扼全明,东控河东,为全秦要户,诚要害之雄区”。元丰七年设青涧城。金大定二十二年,青涧城升为青涧县。此后宽州一直为清涧县府所在地,镇名曾历称城关、秀延等,进入新世纪又改回宽州镇。
镇内有龙山、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多处,出土有庙底沟型纹饰、圆点勾叶、素面纹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沙黑陶。宽州镇尚存古建筑或遗址多处,有唐宽州城堡遗址,宋代石台寺魁星楼、大佛寺,元明清建筑东山寺、孔庙、文昌阁、笔架山庙宇群等。诸多古迹、遗址、墓葬群,出土有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秦汉的大量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和历代金器、玉器、铁器、铜器、陶器、瓷器、古钱币等大量文物。特别是境内出土的50多块汉墓画像石,题材及内涵丰富,门吏、祝寿、狩猎、出巡、扁鹊行医、羽人采药、铺首衔环、仙禽神兽等画面。汉画像石刻反映了当时的自然风貌、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画像基本技法为减地平面阳刻,拓片宛似传统剪纸,古朴凝重,遒劲简洁,是难得的古代艺术珍品。
宽州镇是民主革命的发祥地之一,革命活动旧址和纪念地众多。清涧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镇内县政府北楼会议室处。陕北特委秘密联络站旧址,位于石台寺村小环沟,水门北侧豆神庙是抗大二大队旧址,师家园则村八路军前总卫生部旧址,石台寺小环沟359旅野战医院旧址。1947秋至1948年春,西北野战军1、2纵队新式整军运动就在七里湾、师家园则石台寺等村进行。
民主革命先驱惠思温陵园,1931年建于镇东东阳山麓,后迁至镇西王家湾。笔架山陵园,园内竖立西北人民解放军3纵全体指战员为转战-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人民烈士纪念碑;安葬陕北红军游击第二支队队长白雪山、358旅团长储汉元和福建吉安籍长征老战士黄锦秀三位烈士;山脊建有英烈纪念亭二座,祭台一处;九级英烈纪念塔耸立峰巅。整个陵园新松古柏掩映,碑亭灵塔相衬,浑然一体。镇西北牛家湾的清涧革命历史纪念馆,正中耸立着镌有原国家副主席-题词、县人民政府纪念碑文和清涧县籍1468名革命烈士英名的烈士纪念碑一座;正东修建革命史迹陈列室,内设清涧革命史展室,清涧骄子展室;南北两侧各设碑廊,树立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老一辈革命家题词碑数十通;东北角设清涧骄子纪念碑林。整个陵园,碑亭廊柱,松柏花草掩映,布局方正对称,庄严肃穆,浸透了20万清涧人民对革命烈士的深深缅怀和无限敬意。
宽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民主革命前期,惠思温先生追随孙中山结纳进步人士,开展革命活动,成为最早加入中华革命党的清涧人。1919年,宽州人呼延震东,在北大参加-,参与火烧赵家楼,痛打-贼的斗争,建党初期加入中国0,是清涧人中第一名0员。1925年4月,国民革命军驻宽州石谦部成立0军事支部,是0在清涧县境内的第一个支部。1927年3月,清涧县的第一个基层党组织,0清涧第一高小支部在镇内成立,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石台寺村成立。10月11日,清涧起义爆发,宽州镇大批0员拿起武器,加入起义队伍,走上武装--的道路。1928年冬,陕北特委秘密联络站—西北育新毛纺厂,在石台寺成立。1929年4月,0清涧、延长、延川、延安等县、区委书记联席会议,在宽州镇笔架山召开。1930年,0员周继丰在柏树洼村办起全县第一所贫民小学,宣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1933年10月,宽州人-同东区群众,围城抗粮,迫使-县政府答应21个条件。
从1934年6月到1936年春夏,在清涧县委白区工作部领导下,城区党组织大力发展地下力量,收集递送情报,营救被捕同志,惩治敌特,为粉碎-军事围剿付出重大牺牲。1934年,宽州赤卫队配合红2支队,取得楼则塔伏击李成善民团、小岔则伏击贺金瑞民团的胜利,并在土浑岭同-军队展开殊死搏斗。1935年清明节,镇内60多名地下赤卫队员,配合红2支队,夜袭东山寺,营救起义壮丁118名,随后又劫持保甲长训练班学员80名,沉重打击了-进剿部队的嚣张气焰,有效地破坏了其保甲联保计划。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宽州镇自卫军、民兵游击队和广大人民群众为支援抗战,巩固民主政权,组织运输队,送军粮、抬担架,运弹药,开展大生产运动,为粉碎-军事、经济围剿,保卫陕甘宁边区,支援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一曲曲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昭示了宽州儿女拳拳爱国之心和高度民族气节。
宽州镇自然环境独特,境内山峦叠嶂,林木葱郁,既有黄土高原雄浑凝重,大气磅薄的地形地貌,又具丘陵山区奇峰秀水,险峻灵秀的神韵。
古迹胜景众多,“清涧十景”,镇内具八:东峰晴空镇东东山巅,昔建东岳庙,麓有东山寺,松柏林立,山路迂回,“雨霁天晴,畅人心目”。文昌春阳文昌阁,位于宋种公将台遗址之上,建于明初。春阳下祠台巍然,古柏参天,清流绕麓,倍感奇丽。 石台壁立石台寺,位于镇南石台寺村西。相传原为北宋名僧王嵩寓所。明万历年增建观音洞,清代筑魁星庙,故称魁星楼。高耸凌霄,砥临双水,为镇南胜景。济桥霜天普济桥,在镇南秀延河上。初冬寒霜,晓风残月,游子登程,别有情味。钟冈皓月秀延河西钟楼山,昔建有钟楼,“以节晨昏”。楼前秋霄朗朗,四望无遮,令人思绪万千。佛岩凉夏钟楼山西北麓有观音阁。涧水萦下,炎夏清凉,又称清凉岩。笔架远眺笔架山横亘镇西,清流下绕,绿林掩映,登临远望,顿觉眼界开阔。因山脊形似笔架,山脚悬崖垂直,陡峭壁立,形似耙齿,故名笔架山、耙子山。康熙十年《重修笔架山天门碑记》说,“延郡名山,在我邑为多,而见载之者甚鲜。惟邑西笔架山,列诸皇舆考为仅见”。 草场冬雪草场山,因北宋守将种世衡曾储草、牧马于此而得名。山顶平坦,有官地数十亩,上建大关帝庙。明隆兴6年,为防敌患,清涧知县方可在此筑城中城(又称重城)。“山东北悬崖峭壁,以土崖包砌以石城之。上加矢堞,最为险固”。“县治枕山,灵秀完聚”,玉雪盖地,冬景甚佳。清乾隆年间,因天灾兵祸,墙倒城毁。西南渐夷,官地抛荒,遂“给帖劝垦,禾黍萋亩,苍黄弥望,致为肥饶。”
进入新世纪,宽州古镇已经成为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山区小镇。210国道凌空横跨秀延河,缘镇西绝壁而南北。沿国道绿色长廊新松幼柏郁郁葱葱。秀延河河道清水潺潺,堰坝波光粼粼。一个化腐朽为神奇兼具休闲、运动与娱乐功能的沿河广场,假山绿树,华灯喷泉,给小镇凭添了一道靓丽风景。沿河两岸宽敞平展的环镇公路、整齐青翠的行道树和青石嶒砌的护岸堤相映,镇内现代化写字楼,住宅楼拔地而起。清涧大桥、枣都大桥、天波大桥、定边大桥等十多座大桥如彩虹飞架三河,沟通四面,连接八方。白杨叶盖、马步塬、马蹄塬兼具经济生态效益的森林公园,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全面落实,4000亩侧柏长势旺盛,4000亩矮化密植鲜枣加工原料基地已经建成,万亩草场绿色植被已经形成。
历尽沧桑的石头城墙与秀延河紧相依偎,千百年的山风造就独特民风乡情。文化是不灭的灵魂。积淀深厚历史文化、山峦起伏的黄土高原,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在宽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清水穿城过,人家尽临河。秀延水已无当清漫,宽州镇依然文脉昌盛,一派斯文。镇内不少古民居仍保持着明清风貌。玲珑剔透,变化万千的雕饰镂刻,展示着旧日繁华;笔锋凝重,遒劲刚毅的楹联、牌匾,彰显以往民风儒雅;精巧灵动,生机盎然的石雕、漏窗,寄托着农家希冀情怀。村落的整体轮廓与所在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构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体现出北方村落的特有风貌。勤劳、坚强、聪颖的宽州汉子在家潜心耕读,出外天南海北打天下,演绎惊心动魄故事。温柔妩媚的山村女子,能织布绣花,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写实自然,再现生活,美化生活,更能进都市闯市场。大街小巷依旧热闹,斑驳的石板路仿佛还能照见往日的繁华。袅袅升起的炊烟,是这小城的呼吸,让人感受鲜活的生活气息。
一座刚柔并济的石头城,笼罩着与大陕北民俗文化一脉相承的地方风情。在餐饮、生活、服装装饰、居住院落、地方方言、节日习俗、生活用具等方面都独具特色。在餐饮生活上,特有的小杂粮食品,如荞麦煎饼、洋芋圐麳、黄米油圐糷、长杂面,配上各种独特佐料,别有风味。过节通常吃传统的馍馍、烧饼、饸饹、面条、水饺,还有元宵、枣甍饭,粽子,枣菓馅等;肉食以猪羊肉为主。在服饰上,式样繁多,季节差异较大,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在居住院落上,主要以村院居住,窑洞、平房为主,大多单家独院坐北朝南,多以石头、青砖为建材。婚丧嫁娶,节日习俗,同陕北各地大同小异,所谓“十里乡俗不一般”。镇里人操着独特的“丝丝腔”在陕北人浓重的鼻音中透出一丝灵动。镇政府及广大群众高度重视民俗文化的发展,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民俗活动,使民俗文化得到了健康发展。
农业是宽州镇的传统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机,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抢占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农业生产与荒山绿化紧密结合,大力实施造绿工程,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首先,立足本镇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面向市场,科学规划,引进新品种,积极发展高质、无公害、高效生态农业,形成枣、果、薯、菜等特色优质农业园区,努力打造独具宽州特色的无公害产品。其次,重点抓以红枣为主的名优特林果基地建设,坚持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注重规模,逐片开发,综合治理”的原则,全力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战略,大力开发荒山、荒坡,形成红枣、苹果、凯特杏等优质果基地,大打“绿色林果”品牌,为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结合村镇开发建设,狠抓生态农村居住环境的保护。立足实际,科学安排,统筹规划,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和环境美化、保护紧密地融为一体,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循序渐进,坚持节约用地,保护植被、树木、水域和自然景观,抓好村镇的卫生管理,美化、优化周围环境,努力建设独具宽州特色的绿化街道和绿色村镇。
立足独特的资源优势,全力扩大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工商业,注重以资源为载体,坚持“培植骨干、壮大载体、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培植骨干企业和主体财源,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膨胀工业经济总量。全力做大做强“石材、红枣、粉条”加工业三大支柱产业,构筑全镇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新型现代工业体系。
千百年兴盛,几十年衰落,古镇宽州,如今已全面复兴。迈入新世纪的宽州镇,春潮涌动、生机盎然。热情开明的决策人士,敢为人先的人民群众,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天时、地利、人和皆备。宽州人人深深记住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这句话,永不满足于现状,凝聚全镇人民的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中,争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辖区分属清涧县绥平一、二里。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镇境分属不同里和联保。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清涧县城区苏维埃政府。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设清涧县城关区人民政府,辖石台寺、大岔则、上二十里铺、牛家湾乡和清涧市。
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
辖52个生产大队。
1964年,析置城关镇,更称师家园则公社。
辖51个生产大队。
1984年,改设为宽州乡。
2001年,改设为宽州镇。
2011年7月,原堂堡乡、秀延街道并入宽州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