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
行政地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 | 行政隶属:袁州区 | 行政代码:360902105 |
长途区号:0795 | 邮编代码:336000 | 车牌号头:赣C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8.3万人 | 人口密度:约408人/平方公里 |
辖区面积:约203.6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境内有著名的慈化寺,因此得名。
2019年7月,慈化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慈化镇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西北隅,扼湘赣边陲要冲,俗称吴楚咽喉,为两省四县市两乡四镇交汇处,东与万载交界,北与湖南浏阳毗邻,西与萍乡相连,南与本区三乡镇接壤。在所辖2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9个行政村,总人口近7万,是宜春市最大的乡镇之一。
慈化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宜春市第一个党小组诞生之地,也是秋收起义的发源地之一,是宜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素有“天下大慈化”和“花炮之乡”的美称,矿产资源丰富。慈化寺在慈化集镇西南约一公里的南泉山下,是江南佛教大道场之一,它曾与当时的五台山、庐山、九华山等佛教道场齐名,明太祖赐为“天下第一禅林”,名扬东南亚及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现以慈化寺为基点,连接着观音阁、天龙寺、吴太仙庙等佛教景点,构成禅宗旅游观光圣地。全镇现有85家花炮厂,年产花炮几百万箱,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镇域内有着丰富的铅、锌、铝、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
全镇交通便捷,省道湘赣公路16公里穿镇而过,村级公路四通八达,是人员往来,物资集散中心。通讯网络发达,固定电话遍及全镇19个村(场),拥有移动、联通信号塔4座,基本实现通讯信号无盲区覆盖。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境内山清水秀,林深竹茂,环境幽雅,气候宜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近年来,我镇的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湘赣公路全面拓宽硬化,两条村级水泥公路全面完成,学校教学楼接连竖起,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两个自来水工程(即继承山隧道引水工程、伯塘自来水工程)均已竣工,一个崭新的慈化新集镇已屹立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慈化寺
慈化寺历史悠久,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赐为“天下第一禅林”。慈化寺由开山祖师普庵于公元1166年在慈化镇南泉山创建,是江右佛教大道场之一。规模最大时占地6万余平方米,有殿堂10座,东西24寮,总2
历史沿革:
明清时属宜春县石里上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宜春县第四区。
1949年前为慈化、胜利2乡,小部分属锦江、白云乡。
1949年11月为宜春县慈化区,下设慈化、余坊、花园、西头、西山、新塘、曾坊、文峰、上彭、冷水、石岭等1镇10乡;1952年4月慈化区为宜春县第十区,辖14个乡;1956年3月撤区并乡,慈化区辖慈化、冷水、新塘、金明、文峰、余坊6个乡;1956年6月,撤销慈化区;1957年1月恢复慈化区,同年11月撤销慈化区,划设为慈化、伯塘2个乡;1958年9月撤乡转人民公社,慈化、伯塘乡合并为慈化人民公社;1961年7月恢复设立慈化区,辖慈化、伯塘、冷水、柘塘、余坊5个公社;1968年6月撤区并社,改为慈化公社;1984年3月由慈化公社改为慈化乡,1992年11月12日撤乡设镇由慈化乡改为慈化镇。
2003年7月在村级建制中,原三塘村、塅江村、花木村合并为花木村,深村、柘塘村合并为柘塘村,全镇由原来的22个行政村(场),合并为19个行政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