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三甲镇

行政地名: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三甲镇 行政隶属:阳春市 行政代码:441781114
长途区号:0662 邮编代码:529500 车牌号头:粤Q
行政级别: 人口数量:约4.13万人 人口密度:约228人/平方公里
辖区面积:约181.3平方公里
地名 行政代码 行政级别 资料介绍

地名由来:

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双龙村刘姓人在三甲河与庞洞河相汇处建圩场,称三甲圩。因镇政府驻三甲圩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三甲镇人口数量为4.13万人,位列阳春市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8位。

2020年2月,三甲镇被授予2019年度广东省卫生镇(县城)荣誉称号。

基本介绍:

三甲镇位于阳春市西南38公里处,总面积181.3平方公里,总人口47000多人,辖1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三甲镇有三茂铁路客货运站,广湛中线公路从境内通过。建有寻呼机、移动电话通信基站。已建成8座总装机容量3830千瓦、年发电量1565万度的小水电站,尚有10座装机容量6553千瓦、年发电量2265万度的小水电站资源;建有11万伏输变电站。

三甲切粉有悠久历史,享誉中外,远销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镇办企业三甲切粉厂是主要生产厂家,去年,又引进外资举办了拓升工业金福食品厂,利用现代科技,对传统的三甲切粉进行改良,生产速食粉。新兴的私营企业粤西绿色工业有限公司是本镇主要的农业龙型企业,属下有:药材加工厂、食品加工厂、动物保健品厂、药材生产基地和水果种苗培育场。主要特产有那井草蓆、草编、新坡竹器、新楼松编等。到1999年底三甲镇已建立乡镇企业28家。

三甲镇有耕地30624亩,适宜种植亚热带水果的30度以下的低矮山坡30000亩现仅有水果13000亩,主要农产品有橡胶、蚕桑、药材、果蔗、蔬菜等。目前三甲初步形成了林果、蔬菜、药材种植,畜牧水产和农产品加工协调发展的特色经济。

199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87亿元,其中总产值1.37亿元,工业总产值1.5亿元,财政收入52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25元,粮食总产量18975吨。

农业发展情况

1、畜牧业,主要是牛(水牛、沙牛)、猪、三鸟(鸡、鹅、鸭)等畜牧业生产。1999年底牛存栏量11435头,其中水牛5585头,沙牛5850头;猪饲养量70580头,三鸟饲养量506012只。

2、水产业,主要是鲩、鲮、鳙、鳊四大家鱼养殖,还有少量美国牛蛙,1999年底鱼塘面积1720亩,产量692吨。

3、水果,主要有龙眼、荔枝、马水桔、杨桃、木菠萝、仁面、黄皮、黄榄、香蕉等。现有水果面积13000亩,其中龙眼4999亩、荔枝2195亩、黄榄3270亩、香蕉779亩其它1757亩。今年挂果面积5471亩,产量1798吨。

4、蔬菜,主要种植品种有辣椒、瓜类(苦瓜、青瓜丝瓜节瓜、东瓜)、狗子豆、豆角、罗丝菜、白菜、生姜、沙姜等,1999年面积11599亩,产量6627吨。

刘氏家塾

刘氏家塾,坐落在广东粤西阳春市三甲镇,始祖念三郎【巨汉公之三子】从闽入粤于阳春开居,系开七公派下广传公的宗裔,属十二房巨汉公的支脉世系。该宗祠始建于公元1689年至1693年历经五年竣工。位

造罗寨蓝氏宗祠

蓝氏宗祠位于阳春市三甲镇大垌村造罗寨自然村一口水塘边,座西南朝东北,背面和远处都是层层叠叠的山峦。据《蓝氏族谱》记载,蓝氏宗祠建于乾隆十年,即公元1745年,至今已有268年历史。蓝氏宗祠是

河背范氏宗祠

河背范氏宗祠位于阳江市阳春市三甲镇庞洞村,年代为清。2019年4月19日,河背范氏宗祠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隋开皇十年(590年),境内属西城县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境地属流南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境地属太平都,太平都治设在今三甲坪。

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都下设堡,称三甲堡。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称三甲下乡。

1949年10月22日,阳春解放,区、乡建制不变,三甲属第四区辖,区公所设在三甲圩。

1953年8月4日,全县划为14个区,原第四区划分为第九、第十、第十一3个区,三甲属第九区,区公所设在三甲坪。

1956年1月,第九区改称三甲区。

1957年4月,撤区改为三甲乡。

1958年,改称三甲公社。

1971年,公社驻地由三甲坪头迁至新址(今建设路67号)。

1979年,三甲公社分为三甲、山坪公社。

1983年,改称三甲区。

1986年,改称三甲镇。

2003年,山坪镇并入。

CopyRight 2022-2023 海阔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山ICP备19002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