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
行政地名: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 | 行政隶属:阿克苏 | 行政代码:652929100 |
长途区号:0997 | 邮编代码:843600 | 车牌号头:新N |
行政级别:县 | 人口数量:约4万人 | 人口密度:4人/km² |
辖区面积:8976.6平方公里 |
地名 | 人口数量 | 辖区面积 | 行政代码 | 下属单位 |
柯坪镇 | 652929100 |
| ||
盖孜力克镇 | 652929101 |
| ||
阿恰勒镇 | 约6500人 | 约2000平方公里 | 652929102 |
|
玉尔其乡 | 652929201 |
| ||
启浪乡 | 约6300人 | 约.1平方公里 | 652929203 |
|
邮编:843600代码:652929区号:0997拼音:Keping Xian
柯坪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柯尔塔格山南麓。东与阿克苏市、阿瓦提县相邻,南面和西南面以柯坪山为界,与喀什地区巴楚县接壤,西北和北面以柯尔塔格山为界,与乌什县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合奇县相连。县城柯坪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146千米。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等4个民族。总面积8977平方千米。总人口4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柯坪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146千米。
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地形分东北、西南部山区、县城盆地和阿恰勒平原3部分。水资源有柯坪河、红沙子河等水系。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充足,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春夏季多干热风,年均气温11.4℃,年均降水72毫米。
行政区划
柯坪县辖1个镇、4个乡:柯坪镇、盖孜力克乡、玉尔其乡、阿恰勒乡、启浪乡。县人民政府驻柯坪镇。
柯坪镇
代码:652929100辖2个社区、1个村委会:古鲁巴格社区、亚尔巴格社区、喀拉库提村。
盖孜力克乡
代码:652929200辖9个村委会:帕松村、盖孜力克村、库木鲁克村、喀拉玛村、玉斯屯喀什艾日克村、托万喀什艾日克村、巴格勒克村、库木也尔村、苏贝希村。
阿恰勒乡
代码:652929202辖7个村委会:吐拉村、库木鲁克村、盖孜力克村、喀拉玛村、库勒村、团结村、其兰村。
启浪乡
代码:652929203辖9个村委会:吾斯塘博依村、努尔巴克村、博斯坦村、其曼村、托玛巴什村、科克托格拉克村、巴格其村、萨依巴格村、布拉克村。
玉尔其乡
代码:652929201辖7个村委会:玉尔其村、尤库日斯村、阿热阿依玛克村、玉斯屯库木艾日克村、托万库木艾日克村、托玛艾日克村、铁热克阿瓦提村。
历史沿革
据史书记载,明末清初时,汉族称柯坪为克勒品,维吾尔语称柯尔坪,直至1903年设分防县丞时才定为柯坪,沿用至今。柯坪,传说为“洪水”或“地窝子”之意。
古时属龟兹国,清时属温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为分防县丞,归温宿府辖。1928年设县佐,为阿克苏县柯坪分县。1930年正式建柯坪县,属阿克苏道。解放后沿属阿克苏专区(地区)至今。
2000年,柯坪县辖1个镇、4个乡:柯坪镇、玉尔其乡、阿恰勒乡、盖孜力克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8584人,其中:柯坪镇 6021人、盖孜力克乡 12095人、玉尔其乡 10885人、阿恰勒乡 6704人、启浪乡 2878人。
地理水文
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地形分东北、西南部山区、县城盆地和阿恰勒平原3部分。水资源有柯坪河、红沙子河等水系。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充足,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春夏季多干热风,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光、热、水同期,为全县发展林果业提供了充足的光热条件。年均气温11.4℃,年均降水72毫米。
自然资源
柯坪县境内有多种矿产资源,初步探明有硫磺、磺铁、硫铁、磁铁、褐铁、石油、铜、铅、磷、锌、铀、煤、石膏、石英、水晶、玉石、玛瑙、石灰石、冰洲石、玄武石等19种矿藏,其中硫磺和硫铁已建矿开采多年,石油正在进行大面积勘测之中,磷、铅、铜、石膏的开发远景广阔。
柯坪县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后,柯坪就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柯坪县现已查明有古遗址13处之多,大多为汉至唐时期的遗址,其中克斯勒塔格佛寺、丘达依塔格城堡、亚依地烽燧、齐兰烽燧等具有较高的保护和观赏价值,另外一些壮观的山峦和奇特地貌也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经济发展
柯坪县国土总面积12 047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牧业占有一定比重的县,现有耕地面积10.3万亩,林地面积56.3万亩,牧草地面积241.5万亩。由于全县水资源比较缺乏,目前尚有200万亩的宜农荒地因缺水而没有得到开发利用。为从根本上解决缺水的困难,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1996年批准建设柯坪县老齐浪扬水灌溉工程,总投资5 400万元,新增水量3立方米/秒,规划面积6万亩,目前已投入生产。
柯坪县历年来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及农副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棉花、水稻、瓜菜、油料、红花、苹果、杏子等。杏子和驼毛是柯坪县的两项名优特产,并因此而发展了一批加工业,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农牧民收入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根据柯坪县长远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将达到3 000万公斤,棉花总产达到255万公斤,牲畜年末存栏数达22万头(只),果林见效面积达2.5万亩。工农业总产值将达到17 45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6 884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57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5 000万元。
人文古迹
齐兰烽燧
位于柯坪县阿恰乡奇兰村西南1.5公里的戈壁上。四面全是开阔的沙漠平原,其南的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上曾经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汉朝时这里曾经是一处烽台,唐朝蔚头州建立后又对其进行了加固和增高,使其成为雄踞大漠,观察四方的巨大烽燧。现存遗址其高度、基座周长在全疆也属第一。奇兰烽燧现残高约16米,烽燧底部呈方形,其外表呈梯形。烽燧顶部西南角已塌毁,东西和北面保存完好。烽燧的构筑方式采用分体二次构筑,先用黄泥土夯筑高约3米的夯土层作为烽燧的基础,夯层之间夹有平铺的柴枝层。夯土层与柴枝层之间间距15-20厘米。在夯土层上部用黄土坯砌筑烽燧的主体,土坏规格为35×24×28厘米,土坯层厚约60厘米,每层土之间又平铺一层柴枝层以加固烽燧。在烽燧主体完成后,在烽燧的外墙再用黄泥土夹柴枝层夯筑一圈,以保护烽燧主体土坯层经久坚固。奇兰烽燧的这种建筑方式是阿克苏地区唐代烽燧构建中的又一种方式。从目前烽燧保存调试和状态来看,这种建筑样式起了关键的作用,使烽燧主体在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之后依然完好地矗立于戈壁荒原上。它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西域边陲这块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杰出建筑智慧和建筑艺术。
齐兰古城
位于柯坪县阿恰乡齐兰村东6公里,地处东经79°38′5″、北纬40°32′14″之间为清代驿站遗址。原名阔纳先尔,其西北方为现今的柯坪县启浪乡,是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汉代从龟兹国到疏勒国,这里是必来往商旅必经的粮草补给站。唐代以后由于图木休克地区建立了蔚头州,所以此地又是蔚头州的东大门。清朝后期阿古柏分裂政权曾在这里与左宗棠军进行过激战。此遗址面积很大,残存建筑物的功能复杂,有民用建筑,有军事建筑,有宗教建筑,有农垦遗址等等。古城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西北方向的平台(亦称炮台)、官邸和较完整的城楼城墙。平台长13米、宽8米、高5米,为夯土筑。城墙仅1道,南北向,长约80米,高约5米,墙头上规则地筑有近30个雉堞。城墙中段开设有1城门,宽约2.5米。城墙北端筑长方形角楼,高约6米,顶面长12米、宽7.5米,角楼架上护堞高7米有余。官邸位于城楼之西约30米处,约有1500平方米,地面残留有地砖,残存墙基由青砖砌筑,一部分为东南方向的住宅建筑群,约有7.5万平方米,多为残垣断壁,基本结构仍可辨认。住宅区内有1条西南走向、宽5米的街道和纵横交错的小巷,城中有1个干涸的大池塘。在遗址中采集到的物品有铜钱、陶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