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五府山镇

行政地名: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五府山镇 行政隶属:广信区 行政代码:361121110
长途区号:0793 邮编代码:334000 车牌号头:赣E
行政级别: 人口数量:约2.3万人 人口密度:约56人/平方公里
辖区面积:约414平方公里
地名 行政代码 行政级别 资料介绍

地名由来:五府山上的五府岗为上饶县的最高峰。因其在月明风清之夜,临岗远眺,旧制的江西“广信府”、“饶州府”,浙江“衢州府”,福建“建宁府”、“延平府”等五府万家灯火尽收眼底,五府山因此而得名。

2020年8月,五府山镇荣获第十一届“江西魅力乡镇十强”殊荣。

2019年9月,农业农村部认定五府山镇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蜂蜜)。

2016年8月,江西省环境保护厅授予五府山镇第九批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五府山镇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南部,武夷山北麓。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14公里,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4-18℃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1880毫米,相对湿度为84%,一年无霜期为235天。现辖四个行政村,人口13472人。总面积179.1平方公里。上饶县最高峰--五府岗耸立于五府山镇境内,海拔1891.4米。因其在月明风清之夜,临岗远眺,旧制的江西“广信府”、“饶州府”、浙江“衢州府”、福建“建阳府”、“南平府”等“五府万家灯火尽收眼底”,五府山因此而得名。

五府山镇面积426k㎡,人口21358人。辖横山头居委会,甘溪、畈心、金钟山、塘里、船坑、毛楼、高洲等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横山头。

[沿革]1998年8月5日,五府山垦殖场改制设立五府山镇和高洲乡(赣民字[1998]129号批复)。2002年,五府山镇面积179.1平方千米,人口1.307万人,辖横山头、甘溪2个居委会,甘溪、徐潭、畈心、金钟山、姚家5个行政村,政府驻横山头,邮编334100;高洲乡面积247平方千米,人口0.824万人,辖塘里、新生、揭家、船坑、毛楼、高洲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下高洲,邮编334122。2003年,撤销高洲乡,成建制划归五府山镇管辖。

-城镇建设

镇内科技、文教、卫生设施 五府山镇

一应俱上饶县有中学一所,中心小学及村小 9所,在校中小学生2100余人,在职教师160人;镇内有灯光球场,影剧院。设有文化站,幼儿园,托儿所;建有中心卫生院一所,有病床 20张,在职专职医生和护理人员30余人。五府山镇里多方筹集资金对学校和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学习和就医条件位居上饶县前列。

五府山镇政府距上饶市区40余公里,镇内有公路55公里,其中有三分之一已实现路面硬化。集镇内有邮政所、电信所,供电所,建有35千伏变电站一座,五府山镇已实现的年发电能力达1200万千瓦时,而镇内生产、生活用电只需300万千瓦。有大量的富余电力销往外地。另外还有近万个千瓦的发电站正在建设中,估计到2006年,年发电能力可达 6000万千瓦。有足够的电力保证投资办厂的需要。

-历史文化

五府山镇历史悠久,汉时就有入定居,至宋元时期限已基本形成了现在的村落,受传统的 五府山镇

历史文化的熏陶,这里学风鼎盛,每年被录取到中国各地就读大中专的学生数以百计,这里乡土人才辈出,五府山镇里组建有新风文艺演出队,经常下乡慰问演出,得到省、市、县的好讦;里常有人在书法、文艺、文学创及体育等各方面获县级以上奖励。于这里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民风,五府山镇里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和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涌现了一大批县级以上的优秀教师和先进学校。

-自然资源

资源概况

五府山镇是上饶县面积大、人口少、人均占有资源最丰富的乡镇之一。资源丰富是五府山镇最大的特色 五府山镇

,林业资源方面,现有1.8万公顷松、杉、竹及其他林木,活立木总蓄积量为33.4万立方米。毛竹林5.7万亩,立竹量1200余万根,森林覆盖率为77%。是上饶县主要林区之一,2000年度被中国绿化委员会评为“中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有色金属矿种含量十分丰富,花岗岩储量为4000万立方米;水利资源方面,有泸溪、禹溪、西山溪、倒溪四条河流,河道天然落差大,水力资源非常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蕴藏量近1万千瓦;

生态资源

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茂密,生态环境良好,有金钱豹、金猫、穿山甲、大鲵、狝猴、娃娃鱼、熊、獐、眼镜蛇、猴面鹰、鸬鹚、中华秋沙鸭、黄腹角雉、野猪等国家和省级保护动物经常出没;风景名胜不胜枚举,特别是七星湖,使五府山的山与水完善的结合,湖光山色、风景宜人,给人以留峦忘返的世外桃源之感,是人们远离喧闹都市、旅游、休闲的好场所。

-农业发展

上饶县五府山镇党政班子成员用科学的发展观,把五府山镇23万亩大山办成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五府山镇

,把5500多亩良田建成丰收粮仓,促进了五府山镇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五府山是个山区镇,山地面积占90%以上。五府山镇利用山多地沃的优势,除种植公益林外,开展“千户万亩”毛竹栽培低改活动,发展毛竹基地5.7竹产量达1200每年竹收入达13万余元,五府山镇人均年增收100元。为了使毛竹变成产品,进一步升值,五府山镇以毛竹为原料,先后办起竹地板厂、竹拉丝厂等5个竹制产品企业,年产值达500,五府山镇人均收入中有400毛竹。五府山镇利用荒山荒坡,引进优良品种,种植800瑰、300材、500,400。3年以后,除竹业收入外,这些新品种产值将可达到600多元,人均增收500,五府山镇140公里的大山,将变成13000的绿色大银行。一手扶助农民鼓钱包,一手帮助农民粮满仓。五府山镇班子成员在办好山上银行的同时,在五府山镇5500多亩耕地上大做文章。把没有水源和旱地1000亩用于发展经济作物外,把90%以上的水田用于种植优质水稻,成为粮食品牌种植基地。划出100亩为优良水稻种子繁殖地。海拔500米,称“五府高原”的姚家村,山高空气好,水冷无污染。

-产业发展

上饶县五府山镇,蓬勃兴起的毛竹加工产业正在成为拉动百姓创业的“龙头”,翠竹摇曳的座座群山正成为广大竹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2004年,五府山镇毛竹产业总产值达到2200万元 五府山镇

,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两成来自毛竹;五府山镇毛竹产业总产值将达2800万元。五府山镇共有山林面积23万亩,其中毛竹林5.7万亩,人均竹林面积达到4.13亩。长期以来,由于缺少竹业加工企业,长在深山的毛竹无处可销,价格一直极低,甚至卖一根毛竹还保不到工夫钱。看不到效益的竹农任竹林自生自灭,每亩竹林立竹量不到65根,毛竹平均胸径仅为6.5寸。2001年,当地人袁建新在原有纺织器材厂的基础上,改制创办了府山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直接从竹农手中收购鲜竹和鲜竹笋,生产竹地板和笋罐头。2004年,公司收购毛竹22万根,竹笋2.05万斤,生产竹地板1.5万平方米。从“一枝独秀”到“千翠拥绿”,在他的带动下,五府山镇涌现出11家大小竹业加工企业。过去无人问津的毛竹一下子成为供不应求的“香馍馍”,毛竹价格一路飙升,一根胸径11寸的毛竹收购价达到了11.7元。用好毛竹,用尽毛竹。

五府山镇通过引进和壮大龙头型企业,着力发展竹业加工产业,积极培育竹木加工配套型企业,努力提高毛竹的综合利用率,让每一根毛竹发挥最大的效益,引导竹农围绕竹子创家业。2001年9月,浙江丽水老板胡国文投资60余万元创办了上饶县文辉机制炭厂,利用竹加工产生的大量竹屑,烧制机制炭。2004年,企业总共“吃”下了3000吨竹屑,生产的300吨机制炭全部出口日本,创汇14万美元。机制炭厂、蚊香粉厂,在五府山的大小老板看来,竹子全身都是宝,只要利用得当,都能创造滚滚财富。从过去的简单使用,到现在的综合利用,在五府山,一根毛竹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65%。企业多了,效益好了,广大竹农焕发出毛竹生产的巨大热情,纷纷举全家之力对竹林进行铣山、垦复、施肥、号竹等毛竹增产措施。

-自然景观

枫泽湖

也叫大坳水库, 位于五府山盆地。五府山因五府山岗海拔1891.4米。登其峰顶可望江西广信府和饶洲府、 五府山镇

福建南平府、浙江衢州和金华府而得名。五府山云雾缭绕历来以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而著称。随着江西省重点水利工程上饶地区最大水利工程--大坳水库的建成,9.5平方公里的宽阔水面更增添了她的湖光山色与妩媚妖娆,由于该水库中心位置位于五府山镇传说仙境--“七星赶月”地带故得名“七星湖”。七星湖的诞生使五府山这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实现了山与水的完美结合。加上湖区生长著名木繁花和许多国家级保护珍稀动植物,分布着有名的“圣堂庙”、“江公庙”等人文古迹和“金钟瀑布”、“金盆养鲤”等风景点以及红军豪岭战役遗址等。

五府山森林公园

自然景观丰富,由玉女溪、五指峰、五府岗、天龙谷、圣塘庙五大景区构成。玉女溪发源于五府岗的原始森林处,以秀、灵、奇见长;五指峰险、峻、雄;五府岗高、旷、神,极具一览众山小的风范;天龙谷好似一条“山水画廊”,融“野、幽、峻、险、趣、休闲”于一体,保持了原生态的山清水秀;圣唐庙幽、古、静。景区内 山巍、水澈、峰奇、石怪、瀑壮泉清,森林茂密、植被原始、奇峰林立、古木参天,森林覆盖率达95%,主要有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针叶林、高山灌木林、高山草地等6大类。植物种类约有3、4千种,如红豆杉、银杏、鹅掌秋、南方铁杉、紫杉、三尖杉、半枫荷、银种树、水松等,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称。动物种类约有200余种,如黑熊、金猫、猴、狍、野猪、獐、山羊、蛇、及各种野鸡等,还有多种类的昆虫,如蝶类,真可谓是动物的“王国”。

五府山银铅矿遗址

五府山银铅矿遗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五府山镇塘里村,村域内山形地势陡竣,植被茂密,古良河水量丰富,是江西东北部武夷山北麓区域一处唐、宋时期的银铅开采、冶炼遗址。五府山银铅矿遗址位于塘里村北

CopyRight 2022-2023 海阔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山ICP备19002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