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大寨回族乡
行政地名: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大寨回族乡 | 行政隶属:崆峒区 | 行政代码:620802209 |
长途区号:0933 | 邮编代码:744000 | 车牌号头:甘L |
行政级别:乡 | 人口数量:约1.31万人 | 人口密度:约82人/平方公里 |
辖区面积:约160.3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清末,当地常遭劫匪,唯有此村因从多势众,寨墙高垒,始终末被劫掠,被称为大寨子,后简化为大寨。
2023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大寨回族乡为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大寨回族乡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大寨回族乡地处平凉市崆峒区南部山塬区,东领白水镇、南依华亭、崇信县,北连四十里铺镇,西接麻川、康庄乡,总面积160.3平方公里。全乡辖14个行政村,57个合作社,2982户,13114人,其中回族1477户,6525人,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口的49.5%和49.8%。有耕地面积60388亩,人均4.6亩。境内地形复杂,北部为塬区,人口居住相对集中,交通较为便利,有宝平公路纵穿全境南;部为山区,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交通信息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全乡地貌以沟壑、残塬、丘陵为主,土壤多为黄绵土,海拔1350—1700米,年均气温8.5℃,无霜期165天,年均降雨量480毫米,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属旱作雨养农业区。
改革开放以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本乡实际,大力开展以农田、水利、道路、农电、林草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以畜牧、蔬菜、林果、乡镇企业为主的支柱产业,实现了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乡面貌有了显著变化。至2002年末,全乡共完成梯田建设面积31403.9亩,梯条田面积累计达到40868.9亩,人均达到3.1亩;共修建集雨水窖1266眼,建成高塬、大寨2处喷灌工程,实现可灌面积700亩;建成人畜饮水工程2处,解决了3村15社3800人的人畜饮水;新修乡村道路
5条,长27公里,整修村、社道路6条,长30公里;实施了14个村50个社的农网改造和5个村7个社通电工程。
2002年末,全乡粮食总产量完成8013吨,单产142.3公斤,农业总产值完成1601元,总收入达到25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0元。大家畜存栏12240头,建成暖棚牛舍294座,种草2000亩,畜牧业形成了以畜带草,以草促畜的良性发展势头。乡镇企业总数达到40个,从业人员275人,总产值达到1695万元,总收入1640元。
在大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积极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创建,农业适用技术推广,“两基”达标,“四五”普法等活动,努力建设文明、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了全乡社会稳定、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先后被原平凉市委(崆峒区)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六好党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历史沿革:
1984年,成立大寨回族乡。
2003年12月,康庄乡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