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西吉县
行政地名:宁夏固原市西吉县 | 行政隶属:固原 | 行政代码:640422 |
长途区号:0954 | 邮编代码:756000 | 车牌号头:宁D |
行政级别:县 | 人口数量:约49.6万人 | 人口密度:158人/km² |
辖区面积:3130平方公里 |
地名 | 人口数量 | 辖区面积 | 行政代码 | 下属单位 |
吉强镇 | 约11.02万人 | 254.8平方公里 | 640422100 |
|
白崖乡 | 约5900人 | .1平方公里 | 640422214 |
|
沙沟乡 | 约8400人 | 191平方公里 | 640422213 |
|
偏城乡 | 约1.37万人 | 204.59平方公里 | 640422212 |
|
硝河乡 | 约1.06万人 | .1平方公里 | 640422211 |
|
马莲乡 | 约1.34万人 | 103平方公里 | 640422209 |
|
什字乡 | 约1.52万人 | 112平方公里 | 640422208 |
|
王民乡 | 约5600人 | 121.6平方公里 | 640422207 |
|
西滩乡 | 约6800人 | 122.9平方公里 | 640422206 |
|
兴平乡 | 约1.04万人 | 140.1平方公里 | 640422205 |
|
震湖乡 | 约9800人 | 153.35平方公里 | 640422204 |
|
马建乡 | 约9000人 | 174.1平方公里 | 640422203 |
|
田坪乡 | 约5800人 | 171平方公里 | 640422202 |
|
红耀乡 | 约4300人 | 142.6平方公里 | 640422201 |
|
新营乡 | 约1.39万人 | 282.8平方公里 | 640422200 |
|
将台堡镇 | 约1.82万人 | .1平方公里 | 640422103 |
|
平峰镇 | 约1.09万人 | 约105.1平方公里 | 640422102 |
|
兴隆镇 | 约3.71万人 | 约85.1平方公里 | 640422101 |
|
火石寨乡 | 约6800人 | 163平方公里 | 640422215 |
|
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地带,六盘山西麓,总面积3130平方公里,辖4镇15乡、295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4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5万人,回族28.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是宁夏人口第一大县、回族聚居县。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沟壑纵横、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干旱、寒潮霜冻、冰雹等异常气候及气象灾害频发。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被国务院确定为重点扶贫的三西地区之一,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1个县区之一。这里集中了宁夏、固原最难的扶贫问题、最艰巨的脱贫任务,有贫困村238个,分别占宁夏、固原市的22%和38%,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372户155581人,分别占宁夏、固原市的18.96%、38.64%。6年多来,累计脱贫出列贫困村238个,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1241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4%下降到2019年的0.95%,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6222.3元提高到2019年的10416.2元,净增4193.9元;目前,全县还有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75户4340人。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新石器时期便为中华古文明发祥地的雍州属地,古代县境先后分属北地郡、安定郡、原州、平凉郡,西北部属会州、镇戎州、德顺州。宋建隆德县。元代撤县属开城府和静宁州。明清属固原州。民国时期,属泾源道,后改属陇东行政公署。1942年10月10日建制立县。红色历史璀璨,是红色革命圣地,1935年10月毛泽东夜宿单家集;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结束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996年江泽民同志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纪念碑”亲笔题词。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将台堡向红军长征纪念碑敬献花篮,参观了红军长征纪念园,发出了“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2017年3月,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农产品资源丰富。西吉县是“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西芹之乡”,“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西吉马铃薯”、“西吉西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以马铃薯、冷凉蔬菜、小秋杂粮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绿色无污染、质优品高,尤其发展高海拔冷凉蔬菜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独特。享有华夏古钱币第一县美誉,拥有毛泽东夜宿地单家集和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地将台堡红色旅游景点,拥有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火石寨丹霞地貌4A级自然景区,拥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国家级地震堰塞湖遗址。人力资源充裕。是“全国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西吉劳务”品牌已走向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全县有劳动力28万人,每年转移输出富裕劳动力10万人以上。民族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在校学生4000余人,已形成电焊、电工、清真餐饮、电子装配、建筑装潢等教育品牌。人文环境淳厚。是中国首个“文学之乡”,淳朴厚道的民风、自强不息的精神、开放包容的胸襟、热情好客的风俗,孕育出400多位享誉国内的乡土作家群,成为黄土高原上独树一帜的人文精神高地和文化独特景观。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一系列战略部署,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紧盯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五通八有”、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充分发挥中央和区市脱贫攻坚政策叠加效应,配套-相关政策,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稳扎稳打、持续用力,全力做好“脱贫答卷”,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9.5亿元,同比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5%;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6.8%;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35.5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16.2元,同比增长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