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

行政地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 行政隶属:呼和浩特 行政代码:150125
长途区号:0471 邮编代码:010000 车牌号头:蒙A
行政级别: 人口数量:约18万人 人口密度:37人/km²
辖区面积:4885平方公里
地名 人口数量 辖区面积 行政代码 下属单位
可可以力更镇 150125100
哈乐镇 约3.12万人 846.6平方公里 150125101
西乌兰不浪镇 614.7平方公里 150125102
大青山乡 约6900人 527.9平方公里 150125200
上秃亥乡 约8200人 119.5平方公里 150125205
德胜沟乡 150125207
二份子乡 约2.38万人 763平方公里 150125211
哈拉合少乡 约1.66万人 810平方公里 150125213
耗赖山乡 150125214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呼和浩特市北部,阴山北麓。地理坐标北纬40°47′-41°23′、东经110°31′-111°53′。县境东南部和南部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回民区和土默特左旗相连;西南和西部与土默特右旗、固阳县毗邻;北部与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四子王旗接壤;东与卓资县交界。县城可可以力更镇(简称可镇)南距呼和浩特市33千米。县境东西长约110千米,南北最宽约60千米,总面积4885平方千米。
    截至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约1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近4万。有汉、蒙、回等19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16.63万人,蒙古族3613人。
    县人民政府驻可可以力更镇。邮编:011700。代码:150125。区号:0471。拼音:Wuchuan Xian。
    行政区划
    武川县辖3个镇、5个乡:可可以力更镇、哈乐镇、西乌兰不浪镇、大青山乡、上秃亥乡、二份子乡、哈拉合少乡、得胜沟乡。
    可可以力更镇  简称可镇,是武川县委、政府所在地。可可以力更,蒙古语为“呼和额日格”,意为“青色的山崖”。从明代开始,此地为蒙古族游牧之地;清康熙年间,此地设置官府驿站;清乾隆年间,此地成为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通往新疆与外蒙古的必经之地,归化城旅蒙商号大盛魁在此建立通商驿站,因此地南临大青山山崖,故蒙古族牧民称其为可可以力更;至乾隆年间,始有商人来此开设店铺,逐渐形成商业集镇后,沿袭原名为可可以力更镇。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此设武川厅;民国元年(1912年)设武川县,厅治、县治均设于此;建国初为武川一区所在地。1958年改称城关人民公社;1965年改为镇人民委员会;1968年改为镇革命委员会;1971年改为镇人民公社委员会;1981年改为镇人民政府至今。
    哈乐镇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哈乐村得名。距武川县城东25千米。1950年,哈乐设区政府,1958年改为哈乐人民公社;1966年成立哈乐革命委员会;1984年为哈乐乡。2001年4月,原大兰旗乡并入哈乐乡。2002年2月,撤乡建镇,改称哈乐镇,并将原大兰旗乡的6个行政村划归哈乐镇管辖。
    西乌兰不浪镇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可镇45千米。镇政府驻地设在西乌兰不浪村,二百多年前,蒙古族在此游牧,起名“乌兰不浪”,意即“红色之泉”,因村东南红土梁上有一股泉水而得名,一直沿用至今;又因在县城之西,后又加一西字。武川自由厅改县后,即在西乌兰不浪设第七区和乌兰不浪乡。日军入侵后,仍在此设第七区,改乡名为忠仁乡。光复后,改区为第三区。解放后,1950年在西乌兰不浪设第四区,1953年改为第六区,1955年改称西乌兰不浪区,1956年设西乌兰不浪乡。1958年3月撤区公所,9月成立八一公社,1962年改称西乌兰不浪人民公社。1984年改社建乡。2002年1月经内蒙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
    大青山乡  因地处大青山腹地而得名,南靠大青山和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攸攸镇毗邻。 解放后属城关公社,1962年分设大青山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
    上秃亥乡  因所在地在上秃亥村而得名,秃亥是蒙语意为“拐弯子”。位于武川县中部丘陵区,距县城西北15千米处。1936年,成立了义和乡,建国后划归厂汉木台乡管辖,1962年,成立上秃亥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上秃亥乡。
    二份子乡  位于县城西北71千米处。面积229平方千米。辖4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总户数1823户,人口7743人,其中农业人口7254人。1900年前,此地属于达尔罕部族游牧之地。清光绪二十五年(1900年),百灵庙垦务放地,按方圆一里地一份;土默特左旗一张姓商人,共买了十份地,在其按份排序的十份地中,以第二份地区为中心,自建商号并转卖给其他商人开设商铺,于是形成一条街道,两面盖起商店门脸,四周筑起土围子,成为后山的一个商贸驿站小城镇;同时,将所剩土地租给农民,租地农民在此定居建村,故称二份子村,俗称百灵地。1952年,此地设武川县第七区公所,1955年,改称二份子区公所。1952年成立二份子乡。1958年,成立二份子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设二份子乡。
    二份子乡  位于县城西北71千米处。1900年前,此地属于达尔罕部族游牧之地。清光绪二十五年(1900年),百灵庙垦务放地,按方圆一里地一份;土默特左旗一张姓商人,共买了十份地,在其按份排序的十份地中,以第二份地区为中心,自建商号并转卖给其他商人开设商铺,于是形成一条街道,两面盖起商店门脸,四周筑起土围子,成为后山的一个商贸驿站小城镇;同时,将所剩土地租给农民,租地农民在此定居建村,故称二份子村,俗称百灵地。1952年,此地设武川县第七区公所,1955年,改称二份子区公所。1952年成立二份子乡。1958年,成立二份子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设二份子乡。
    哈拉合少乡  位于武川县西南。南与土左旗、土右旗交界,西与固阳县接壤。属典型的山区乡。乡政府驻哈拉合少村。1950年成立哈拉合少乡。1958年更名为哈拉合少人民公社。1985年恢复哈拉合少乡。2001年,庙沟乡并入哈拉合少乡。
    得胜沟乡
    地图
    历史沿革
    1912年设县。因境内清水河而得名。
    县境隋时属突厥,唐时属唐,先后归云中都督府、单于大都护府及安北都护府辖。神册元年(916年)入辽,属西南招讨司辖,后为西京道丰州北境。金时属西京路净州。大定十八年(1178年),置净州天山县,辖今武川县地。明朝时,县地为西土默特牧场。清初,属归化厅土默特及喀尔喀右翼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置武川直隶厅,为口外十二厅之一,属山西布政使归绥兵备道,设抚民同知,加理事衔。原拟在翁衮城设治,因地偏远,寄治于归化城。今县城初名克克伊尔根(正音为呼和额日格),后渐演变为可可以力更。
    民国元年(1912年),改厅为县,置县时县境总面积两万多平方千米,包括今之乌兰花、大滩、旗下营等地。民国三年,隶属绥远特别行政区。民国四年,县府由归化城迁到可镇。民国十七年,隶属于绥远省。民国廿六年10月,日伪蒙古军进占县城,11月14日成立伪县公署,属巴彦塔拉盟辖,为二等县。同年,国民党县政府随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进驻县内山区庙沟一带。1938年9月,八路军挺进大青山,1939年将武川县一分为四,即归武县、武归县、武川县、武固县。抗战期间,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本县均存游击县政府,随军转移。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武川县恢复抗战前辖地,属绥北行政区。
    1949年9月19日,武川县解放,属绥远省萨拉齐专区。1954年10月,属集宁专区。1956年8月,属平地泉行政区。1958年3月,属乌兰察布盟。1996年1月至今,属呼和浩特市管辖。
    2000年,武川县辖1个镇、19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5753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可可以力更镇 35201 大青山乡 6398 哈乐乡 8147 大豆铺乡 6424 大兰旗乡 3361 壕赖山乡 8996 厂汉木台乡 8837 上秃亥乡 6659 安字号乡 10506 东土城乡 9649 蘑菇窑乡 2247 纳令沟乡 3568 西乌兰不浪乡 8756 中后河乡 7363 二份子乡 5876 东红胜乡 5455 西红山子乡 7199 哈拉合少乡 5573 哈拉门独乡 4068 庙沟乡 3247
    2001年4月,大兰旗乡并入哈乐乡;蘑菇窑乡并入纳令沟乡;庙沟乡并入哈拉合少乡。辖1个镇、15个乡:可可以力更镇、大青山乡、哈乐乡、大豆铺乡、耗赖山乡、厂汉木台乡、上秃亥乡、东土城乡、纳令沟乡、中后河乡、西乌兰不浪乡、东红胜乡、二份子乡、西红山子乡、哈乐合少乡、哈拉门独乡。
    2002年,撤销西乌兰不浪乡,设立西乌兰不浪镇;撤销哈乐乡,设立哈乐镇,并将原大兰旗乡的6个行政村(后合并为3个)划归哈乐镇管辖。
    2001-2002年撤乡并镇后,由原来的19个乡1个镇,123个村委会,964个自然村调整为13个乡、3个镇,93个村委会,964个自然村。即:可可以力更镇、哈乐镇、西乌兰不浪镇、大青山乡、大豆铺乡、耗赖山乡、厂汉木台乡、上秃亥乡、东土城乡、纳令沟乡、中后河乡、东红胜乡、二份子乡、西红山子乡、哈拉合少乡、哈拉门独乡。
    可可以力更镇  原辖西北街、建设街、东官井、西官井、文化街、新东街、新西街、工业北街、工业南街、丰收北街、丰收南街、河边12个居委会;福如东、大水圪洞、巨字号、天力木兔、三圣太、大兴昌、乌兰忽洞、定相营8个村委会。现辖新东街、新西街、东官井、西官井4个社区居委会和福如东、大水圪洞、巨字号、天力木兔、三圣太、大兴昌、乌兰忽洞、定相营8个行政村。
    西乌兰不浪镇  位于县境西部,与哈拉合少、哈拉门独、西红山、中后河、纳令沟等乡镇毗邻。面积352.7平方千米,下辖乌兰不浪、后湾兔、什拉兔3个村委会,63个自然村。总人口11200人,其中农业人口9209人。
    哈乐镇  与察右中旗红召乡相邻,南与新城区保合少乡相接,西与本县大豆铺乡、壕赖山乡相衔;北与四子王旗东八号乡相连。面积440.2平方千米。辖圪料坝、八股地、旧营子、白沙泉子、根根渠、查汉脑包、德胜营、乌素图8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总人口13015人,其中农业人口12860人,蒙古族307人。
    大青山乡  南靠大青山和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攸攸镇毗邻,西南与土左旗青山乡接壤,西北东分别与本县蘑菇窑乡、安字号乡、大豆铺乡相连。地理坐标东径110°31′-111°52′,北纬40°47′-43°23′。东西长约25千米,南北宽20千米,总面积527.9平方千米。辖井尔沟、乌兰不浪、干只汗、大兴有、五道沟、坝顶6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总人口7050人,其中农业人口6810人。
    大豆铺乡  因乡所在地为大豆铺村而得名,位于武川县城东15千米处,东邻哈乐镇,西接可镇和大青山乡,南与呼郊接壤,北连耗赖山。全境南北长31千米,东西宽15千米,总面积260平方千米。人口7135人。辖振兴元、大前地、大豆铺、车辅、卜圪素、义兴元6个村委会。 建国后属哈乐乡管辖,1961年成立车铺人民公社,1971年车铺公社驻地迁至大豆铺村,1982年改称为大豆铺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大豆铺乡。2002年,将原来8个行政村调整为6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合并为56个自然村。
    耗赖山乡  位于县城可镇东北部,距县城26千米,距呼市68千米。总面积146.4平方千米。总人口11004人,其中农业人口10628人,辖耗赖山、大沙岱、五福堂、圪顶盖、南房子、大沙沃、黄羊渠7个村委会,62个自然村。 耗赖为蒙语,即“好赉”的谐音,意为“咽喉”之地。因此地处山口为交通咽喉要道,故牧民称此为“好赉山”。后有山西杨姓农民迁此地,租耕号地,形成村庄,沿用原名为村名,后称作“耗赖山”。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乡政府设在此地。1984年,撤社改为耗赖山乡。2002年,将原东小泉并入圪顶盖,原小西滩并入五福堂。
    厂汉木台乡  位于武川县北部,北与达茂旗希拉穆仁和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太平庄乡接壤,东、西、南分别与本县的耗赖山、上秃亥、可镇等乡镇为邻。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可镇20千米。总面积为164平方千米。辖陆合营、白泥壕、七号、刘家、圪奔、麻迷兔6个行政村,61个自然村(其中陆合营10个、白泥耗12个、七号9个、刘家13个、圪奔9个、麻迷兔8个),总人口为10736人。 1953年在厂汉木台设第三区,并设厂汉木台乡。1955年第三区改称东厂汉木台区。1957年8月撤区,1958年成立厂汉木台乡人民公社,管辖厂汉木台、上秃亥、安字号。1984年改建为厂汉木台乡,辖7个村委会。2002年,调整为6个行政村。
    上秃亥乡  位于武川县中部丘陵区,距县城西北15千米处,东与厂汉木台乡接壤,西南分别与中后河乡、东土城乡交界。总面积119.5平方千米。辖上秃亥、东方子、小西滩、黑少兔4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有农业人口8209人。
    东土城乡  位于武川县境中西部,总面积225平方千米。辖马王庙、三间房、蒙独脑包、桃力盖、五家、三道河6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10906人。
    纳令沟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东与可镇相接,南与土左旗接壤,西与哈拉合少乡相邻,北与东土城乡、乌兰不浪乡相依。面积496.2平方千米。辖前窑子、纳令沟、大路壕、东坡、大顺成、小碱滩、黑沙兔、毛林坝8个村委会,62个自然村,总人口6872人,乡政府驻地酒馆村,距县城40千米。2001年,原蘑菇窑乡并入纳令沟乡。
    中后河乡  位于可镇西北35千米处。面积262平方千米,辖什八台、四大永、巨宝庄、红山子、大以克、东后河6个村委会,47个自然村,总人口8019人。明代时,此地为达茂旗牧猎之地,起名为昆独伦,清朝为马场地,政府放号垦种,山西河北等地的农民来此种田,改名为中后河。建国初成立中后河乡,1958年属八一公社管辖,1962年成立中后河公社,1984年改为后河乡。
    东红胜乡  位于武川县境内西北部,北与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石宝镇比邻,南与武川县西乌兰不浪镇相邻,东与武川县中后河乡相连,西与武川县二份子乡接壤。距武川县城58千米。总面积178平方千米。辖花西、南湾、双玉城、南苏计4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总人口6376人。建国初,东红胜乡属二份子区管辖,1958年成立东红胜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东红胜乡。
    二份子乡  位于县城西北71千米处。面积229平方千米。辖五份子、蔺家圪卜、奎素、纳令河4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总人口7743人,其中农业人口7254人。
    西红山子乡  位于武川县西北边缘,距县城可镇80千米,西与固阳县接壤。海拔1800—2100米,总面积356平方千米,总人口9963人。辖讨号图、奶母沟、黑沙兔、姚家、白彦花、黑浪壕、厂汗此老7个村委会。
    哈拉合少乡  位于武川县西南。平均海拔1700米。东西长31.5千米,南北宽33.4千米,总面积556平方千米。人口10082人。辖哈拉合少、公忽洞、庙渠子、脑包、榆树店、庙沟、土城子7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乡政府在哈拉合少村。
    哈拉门独乡  即哈日毛都,蒙古语意为“黑色的森林”。古力沟南北纵贯全境,沟底流水潺潺,沟坡和山崖森林密布,由此而得名。乡政府驻地在大庙行政村的后湾自然村,距县城80千米。总面积246.7平方千米。辖后营子、大庙、腮忽洞3个村委会。总人口4195人,其中农业人口4116人。 建国初,成立哈盛乡;1955年更名哈拉门独乡;1958年成立哈拉门独人民公社;1985年恢复原名哈拉门独乡。2002年将原来的5个合并为3个行政村。

CopyRight 2022-2023 海阔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山ICP备19002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