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罗城县天河镇
行政地名:广西河池市罗城县天河镇 | 行政隶属:罗城县 | 行政代码:451225106 |
长途区号:0778 | 邮编代码:547000 | 车牌号头:桂M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2.225万人 | 人口密度:112人/平方公里 |
辖区面积:198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天河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天河街而得名。
天河镇位于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半部,是罗城西部乡镇的交通枢纽,东与四把镇交界,南与宜州市相连。镇政府所在地离县城中心30公里,离河池市中心140公里,全镇现辖14个村民委,1个社区,226个自然屯,228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2.225万人。
全镇总面积198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22583亩,其中水田9387亩,旱地13196亩。辖区内建有肯城、敏洞、山冲等5座中小型水库。该镇水力资源相当丰富,兴建有宾村、波流、肯城3座小型水力发电站。
天河镇是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的农业乡镇,野生毛葡萄、考烟、木薯、林果是该镇四大支柱产业。盛产糯玉米、水果等,是罗城西部的水果生产基地。天河糯玉米头享誉八桂,素有“珍珠糯玉米头”之美称:天河镇天河社区向阳屯素有“花果山”之美称,三桦李等水果远销区内外。
天河镇现有乡级图书馆1个、藏书5000多册,12个村建有图书馆,均藏书达400册以上。2001年,天河镇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称号。 ’
天河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景秀丽。已故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刘名涛先生曾为故乡天河八景赋诗“九曲龙江换小江,洞中含乐北陵苍;渔翁独爱三潮唱,金榜留名题凤凰。”九曲江、吾溪夜月、北陵钟秀、渔村晚照、圣水上潮、榜山题名,风岭晴霞、偕乐仙洞,系天河著名的八景。鬼子,原名廖涧柏,天河镇金城人,广西有名的小说家,主要作品有《被雨淋湿的河》、《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等,2001年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历史沿革:
唐元和八年(813年),天河县属宜州。
五代,属南汉。
宋庆历三年(1043年),天河县复隶庆远府。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天河县改隶融州。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天河县复隶庆远府。
北宋初,今县境尚置有乐善羁縻县(一说州),治今宝坛乡四堡,后废。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天河县改隶庆远路。
元代大德元年(1297年),改属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
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隶庆远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隶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并迁治于兰石。
明洪武三年(1370年),再隶庆远府。
明正统七年(1442年),又迁治今罗城县西。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复迁治今天河镇西南。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再迁治今镇驻地。
民国二年(1913年)6月,天河县隶柳江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直隶广西省。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宜山民团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属柳州民团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改属柳州行政监督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改属庆远行政监督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以后,先后属第七、第二、第十行政督察区。
1950年2月11日,天河县解放,治天河,改属宜山专区。
1953年4月23日,天河县撤销,其行政区域并入罗城县。
1958年,设天河公社。
1984年,天河公社改乡。
1992年8月,天河乡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