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彭埠街道
行政地名: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彭埠街道 | 行政隶属:上城区 | 行政代码:330104102 |
长途区号:0571 | 邮编代码:310000 | 车牌号头:浙A |
行政级别:街道 | 人口数量:约3.6万人 | 人口密度:约2439人/平方公里 |
辖区面积:约14.76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古彭埠曾是钱塘江北岸浅滩,宋代前,有彭姓先民在此建船埠,称彭家埠,街道以此名。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彭埠街道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彭埠镇位于杭州市东部,东毗杭州下沙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北邻杭州笕桥机场,西与市区连为一体,是杭州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信息集聚地。沪杭甬高速公路出入口,杭州火车东站、汽车东站、钱江二桥、三堡码头、京杭大运河都在境内,连接杭州主城与下沙副城的新世纪大道贯穿全镇,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区域面积14.76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36个地区单位,常住人口3.52万人,流动人口3.68万人,是江干区流动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彭埠最早是古海塘边的一个船埠头,相传宋代有彭姓在捍塘建埠定居,彭埠之名由此得来。辖地五代以前乃江海之地,宋以后渐成平陆,属仁和县临江乡,民国初属杭县。清末至解放为杭城六区管辖,1949年杭州解放,分别改政为七堡、五堰、六甲、新塘、彭埠乡,属艮山区。1961年,新塘、六甲、七堡、兴隆4个管理区组成彭埠公社,1966年更名为东风公社,1979年恢复原名,1984年9月改建制为彭埠乡,1986年6月撤乡建镇。彭埠镇境内的御道口乃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时五马并列的辇道。境西的土备塘(内海塘)和境东的外海塘(沪杭公路)是保护杭城的屏障,凝结着五代、宋、明、清至今历朝劳动人民捍海防潮,战胜自然的智慧结晶。
历史沿革:
彭埠街道历史悠久,南宋时属临江乡。
明代渐成农产品集散市,称彭家埠市。
民国时属杭州市第六管理区。
新中国成立前后,属艮山区管辖。
1956年,属杭州市郊区办事处管辖。
1958年,属笕桥区管辖,改称彭埠人民公社。
同年12月撤销乡建制,改称管理区,彭埠镇划归笕桥公社管辖。
1961年,笕桥公社分为4个公社,将原新塘、七堡、六甲三片地块划归彭埠公社。
1966年彭埠公社改称东风公社。
1969年划归郊区管理。
1976年划入江干区。
1979年复归彭埠公社。
1984年8月恢复乡建制,改称彭埠乡。
1994年9月,根据浙民行字〔1994〕34号文件精神,撤乡建镇,辖彭埠、七堡、新塘3个自然镇、14个行政村。
2014年12月25日,撤镇建街,设立彭埠街道。
2021年3月,因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划入上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