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
行政地名: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 | 行政隶属:兰州 | 行政代码:620111 |
长途区号:0931 | 邮编代码:730000 | 车牌号头:甘A |
行政级别:市辖区 | 人口数量:约14万人 | 人口密度:243人/km² |
辖区面积:575平方公里 |
地名 | 人口数量 | 辖区面积 | 行政代码 | 下属单位 |
窑街街道 | 约2.6万人 | 35.2平方公里 | 620111001 |
|
矿区街道 | 约6600人 | .1平方公里 | 620111003 |
|
华龙街道 | 620111004 |
| ||
海石湾镇 | 约3.6万人 | 约32平方公里 | 620111101 |
|
花庄镇 | 约302.3平方公里 | 620111102 |
| |
平安镇 | 约2.1万人 | 约138.84平方公里 | 620111103 |
|
红古镇 | 约1.4万人 | 约114平方公里 | 620111200 |
|
红古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575平方千米。总人口14万人(2004年)。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730080。行政区划代码:620111。区号:0931。拼音:Honggu Qu。红古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是省会兰州市的远郊区,也是着名的马门溪龙的故乡。
红古区历史悠久。秦时属陇西郡,汉朝属浩门、令居、允街三县地;唐朝时属广武县,1960年4月27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兰州市设立红古区。从此,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经过47年的不断建设,红古区已发展成为集煤炭、冶金、水泥、炭素,农业等多种产业并举的现代化城区。现辖有3镇1乡3个街道办事处,区政府驻地1989年7月由原窑街镇迁址海石湾镇,已成为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人口14.3万(含流动人口),城镇化率65.82%。全区有回、满、东乡、藏、土、壮、蒙古和朝鲜等18个少数民族。
红古区辖区面积535.14平方公里,东接兰州市西固区达川乡,西与西南濒临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沿湟水与永靖县隔河相望,北与兰州市永登县接壤。地处东经102°50′至102°54′,北纬36°19′至36°21′之间,东西长达53.7公里,南北最宽处24公里,境内北高南低,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带状地形。区内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半季风气候,地势平缓,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海拔1580~2462米,年平均气温7.1~9.1℃,年日照数在2610~2350小时之间,年降雨量290~360mm,相对无霜期160~173天。黄河两大支流大通河、湟水河在这里交汇后穿境而过,全长57公里,年流量为46亿立方米。
农业发展
红古区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在两条河谷地带的优质耕地有7.2万亩,境内的谷丰渠、湟惠渠、海石渠、窑街二渠四条灌渠形成了完善的自流灌溉体系,覆盖全区绝大多数耕地。位于川区北部的坪台地总面积9.75万亩,可开发利用面积6.19万亩,现已开发3.5万亩。红古区农业已基本形成以精细蔬菜、高效养殖、优质果品、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和牧草、水产、花卉、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这里已经被确立为甘肃省5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兰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兰州市最大的副食品基地、奶源基地和果品基地。已建成宏伟、维特尔、介实、陇华、绿源五大专业从事瓜果蔬菜贮运、保鲜、加工的龙头企业和平安、水车湾两大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红古区无公害蔬菜基地已通过认证,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在2003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评定中名列第一。
社会事业
红古区富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黄金、蛇纹岩、坩土、页岩、石英石等矿产资源,被誉为“八宝川”。区内现有窑街煤电公司、兰州炭素集团公司、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大通河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大中型企业,其中,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兰州炭素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
红古区交通发达、运输便利;国道109线、兰青铁路、兰海高速公司贯穿全境,一小时内可西达青海西宁,东抵兰州。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红古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凭借优越的条件,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使红古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先后建成了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区、消灭无标生产区、爱心献功臣区和省级小康区、文明区、卫生城、双拥模范区“三连冠”、文化先进区、民政工作先进区、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区和优质服务区。
经济建设
2003年,红古区生产总值增长13.1%,达到33.3亿元,全地区财政收入达到2532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到5511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800元和4954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6‰以内。综合实力名列全省第九位,全市第四位。区内建有完善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系,红古区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及邮政局已实现全区无缝覆盖,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各大银行和保险公司均建有分支机构,为社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全区已有工商企业300多家,形成了以12家大中型企业为龙头的工业群体,以煤炭、电力、电解铝、炭素制品、建材、硅系列为主的产业格局正逐步走向成熟,2006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11.46亿元。目前,总投资75亿元的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26万吨电解铝、90万千瓦自备电厂和总投资43亿元的兰州蓝星红古硅材料工业园正加紧实施。工业已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红古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篇章已揭开。“十一五”时期,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四翻番,四前列,一降低,六更加”目标。“四翻番”就是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在“十一五”期间提前翻番的基础上,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突破40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20亿元大关。“四前列”就是精神文明、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红古建设、党的建设走在全市前列。“一降低”就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六更加”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全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更加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好转,全社会创造活力更加增强,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新局面。制定了“四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即建设密集工业区、示范农业区、现代卫星城区、物流服务区。按照以上目标和思路,到2012年,全区人均GDP将达到5000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07年10月24日,红古区辖3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1个乡,18个社区居委会、38个村委会。
窑街街道 辖窑街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社区居委会,红山、大砂、上街3个村委会。
下窑街道 辖下窑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社区居委会。
矿区街道 辖下窑、山根、下街、滩子村委会。
红古乡 辖红古第一社区居委会,旋子、王家口、米家台、薛家、水车湾、红古、新建、新庄8个村委会。
海石湾镇 辖海石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社区居委会,海石、下海石、虎头崖3个村委会。
花庄镇 辖花庄第一、第二社区居委会,王家庄、洞子、北山、柳家、青土坡、河嘴、花庄、苏家寺、湟兴9个村委会。
平安镇 辖平安第一、第二社区居委会,平安、若连、上滩、中和、张家寺、夹滩、复兴、仁和、岗子、河湾、新安11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红古区辖3个镇、3个乡:海石湾镇、花庄镇、窑街镇、红古乡、河嘴乡、平安乡。
2000年,红古区辖4个镇、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4068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窑街镇 57136 海石湾镇 35221 花庄镇 6725 平安镇 20445 红古乡 13595 河咀乡 7559
2004年,红古区乡镇调整:撤销河嘴乡,将该乡并入花庄镇;撤销窑街镇,设立上窑、下窑两个街道办事处。
资源环境
气候环境
红古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具有明显的温带大陆季风气候的特征,降水偏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8.2度,夏季平均气温19度,冬季平均气温零下4.8度。无霜期160天—173天,年平均降雨量327毫米。
资源物产
全区自然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较大,经过多年发展,呈现出“一强、两大、四优势”的特征。
“一强”即经济强区,全区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第9位,全市第4位。
“两大”:一是工业大区。2003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13.01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7.6%,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位居全省第6位,全市第2位。二是农副产品生产大区。是兰州市的蔬菜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蔬菜产量30多万吨,占全市130万吨的工/3;瓜果产量38526.5吨,占全市的19.43%;牛奶产量7073.6吨,占全市的12%;鲜蛋总产量900吨,占全市的6.55%。
“四优势”:一是区位优势。红古地处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具有“承东启西”的经济地理优势。区内109国道、兰海高速公路、甘青铁路贯穿全境,高速公路l小时即可到达兰州处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活跃带上。二是资源优势。境内煤炭、石油、天然气、坩土、页岩、石英石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八宝川”之美称。享堂峡蛇纹岩贮量3750万立方米,窑街、海石煤田探明地质贮量4亿吨以上,是甘肃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全国主要炭素生产基地,已逐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为先导,硅系列、电解铝、炭素制品、地方建材以及陶瓷系列为群体的“冶金谷”。区内水力资源充沛,年径流量达46.04亿立方米,水能资源估算为30.57万KW,是全省水力资源梯级开发优势明显的少数县区之一。辖区内建有一座330千伏、五座200千伏变电站,窑街劣质煤热电厂、沿大通河、湟水河4个梯级水电站和即将兴建的兰铝90万千瓦自备电厂等充沛的电力资源,为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三是产业基础优势。红古工业基础雄厚,有窑街煤电公司、兰炭公司、大通河水泥有限公司等省、市大中型企业10多家,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硅系列、电解铝、炭素制品、建材、陶瓷等为主的能源、建材、化工、冶金工业产业;农业灌溉条件好,川区7.8万亩水浇地是发展城郊农业的精华之地,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兴建了花庄乳业、宏伟、维特尔等五大龙头企业和科教兴农、农业高新技术等七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成了蔬菜、瓜果、乳制品、牧草、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成为兰州最大的“菜园子”和全省五万亩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社会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四是工作基础优势。1997年率先成为全省第一批基本实现小康的县区,之后又相继建成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消灭无标生产区”和“省级文明区”、“省级卫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