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阳下街道

行政地名: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阳下街道 行政隶属:福清市 行政代码:350181008
长途区号:0591 邮编代码:350000 车牌号头:闽A
行政级别:街道 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
辖区面积:69平方公里
地名 行政代码 行政级别 资料介绍

地名由来:阳下,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福清置县时即为县辖地至今。原名洋下,聚落在玉屏山西侧山麓下田洋中,故名。民国初,乡人取“阳光高照、彩霞万丈”吉祥意,更名阳霞,共和国成立后,乡村干部寓意于共产党阳光普照之下及笔划较少同音字代替定今名。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阳下街道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阳下街道是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著名侨乡,又是国家级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重要组成部分——洪宽工业村及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园区所在地。 北与闽候、长乐两市县为界,东与南岭镇接壤,西隔可洛溪与音西街道对峙,南与融城市区毗邻。境内三面群山屏立,南口接音西平原,口小腹大,呈畚箕形。北有青炎山脉,西有虎尾山脉,东部有十排山脉,北高南低,呈梯阶式逐渐向南倾斜。省道福长公路、市道清荣大道及洪宽大道、已动建的福厦铁路以及即将动建56米宽的市道清繁大道贯穿全境。

阳下,原名洋下,雅名阳霞;2006年撤镇建街,地处福清城区“北大门”,发源于青炎山、王母山的大北溪和虎尾山的虎溪两大溪流自北向南纵贯全境,交汇注入城区龙江。街道辖区总面积69平方公里,总户数12254户,总人口38132人,外来务工人口约1.3万人,旅外华侨1.6万多人, 街道下辖洪宽社区居委会和阳下、奎岭、油楼、玉岭、北林、新局、屿边、溪头、下坝、东田、作坊、高厝、上亭、中亭、下亭、北亭、北山、上街、漈头、西洽、后坂、梨庄等22个行政村。街道基层党组织完善,现有1个总支(辖3个支部)和37个党支部(其中6个非公党组织)。

-

阳下街道特色

[区位优势独特]

街道距市中心仅3公里,交通便捷。

[基础设施完善]

区内水、电、路、通讯、创卫、绿化等环境设施日趋配套完善。

[文教卫生发达]

文教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健身旅游胜地]

区内有特色健身场所和众多历史古迹风景名胜,有高尔夫球练习场、溜冰场、东际寺、陈伯谅牌坊、 福清市际头革命历史纪念馆、际头陈氏支祠、际阳书院、陈炳奎烈士陵园、余长钺烈士陵园、洪春松涛园等。

漈头革命历史纪念馆

福清市漈头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福清市阳下街道漈头村。漈头村是福清市重点老区基点村,是中共福清县委的诞生地。20世纪20年代末,在上海、苏州、福州读书的福清籍学生共产党员回乡开展革命宣传,传播马

余长钺烈士陵园

余长钺烈士陵园位于福清市阳下街道阳下村东边的统子坪山西北坡上。余长钺烈士,1918年10月18日生于福清县阳下村。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福建人民政府福清特派员、共

新局村地下交通站纪念亭

新局村地下交通站纪念亭位于福清市阳下街道新局村。纪念亭是为纪念郑笑妹夫妇等革命先辈而建。从1934年到1949年,在福清北区新人店,郑笑妹夫妇建立秘密交通站,冒着风险,多次出色完成传递情报、

陈炳奎烈士陵园

陈炳奎烈士陵园位于福清市阳下街道漈头村。陈炳奎烈士,原-名陈祖进,1907年生于福清市阳下乡漈头村。曾任中共福清特支委员、福清县委书记、闽中特委委员等。1934年,陈炳奎与陈金来、余长钺等领

中共福清县委机关漈头村驻地旧址

中共福清县委机关漈头村驻地旧址位于福清市阳下街道漈头村中部陈氏支祠,福清市漈头革命历史纪念馆北侧。20世纪30年代初,由于组织基础薄弱和敌人的摧残,福清县党团组织一直未能正式建立。1932年

福平沿海抗日游击队第8中队驻地旧址

福平沿海抗日游击队第8中队驻地旧址位于阳下镇北西亭漈头村钱塘溪畔陈氏祠堂和漈阳书院。漈头村是革命基点村,是革命烈士陈炳奎的故乡。1941年四五月间,按照中共福建省委和闽中特委的部署,中共福清

历史沿革:

现境内唐、宋跨永福乡遵义里和太平乡修仁里。

元沿之。

明改为一偶,北二偶,西偶。

清朝分拆遵义、永福、修仁三个乡。

民国更为北亭、后连2个乡。

1950年设西亭、东田、刘下、县笼4个乡,由福清第一区公所管辖。

1956年4月拼成县笼、屿边2个乡,由茶亭区公所管辖。

1958年分拆县笼、新局、东田、西亭、埔尾5个大队,由城关人民公社管辖。

1961年7月从城关分拆成立阳下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下设24个村。

1967年3月成立阳下人民公社人民武装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处理人民公社日常工作。

1968年6月成立阳下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行使原人民公社党、政机构职能。

1970年4月成立阳下人民公社革委会临时核心小组,行使原人民公社党委职能。

1970年11月成立阳下人民公社党委重新选举产生后,人民公社革委会与党委合署办公,新社址从阳下行政村迁至阳下村丹埔。

1979年11月成立阳下人民公社管委会,取代阳下人民公社革委会。

1984年9月更公社为乡政府,成立阳下乡党委、人民政府。

1988年乡驻地迁址圣帝桥畔油楼村。

1992年11月撤乡建镇,成立阳下镇党委、人民政府。

辖有阳下、奎岭、油楼、玉岭、北林、埔尾、芦院、新局、屿边、溪头、下坝、东田、作坊、高厝、上亭、中亭、下亭、北亭、北山、上街、漈头、西洽、后坂、梨庄等24个村委会。

2005年12月经上级批准撤销阳下镇改为阳下街道,辖22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其中芦院和埔尾合并至音西街道。

沿续至今。

CopyRight 2022-2023 海阔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山ICP备19002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