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黄鹿镇

行政地名: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黄鹿镇 行政隶属:中江县 行政代码:510623105
长途区号:0838 邮编代码:618400 车牌号头:川F
行政级别: 人口数量:约2.7万人 人口密度:约474人/平方公里
辖区面积:约57平方公里
地名 行政代码 行政级别 资料介绍

地名由来:黄鹿原来是一位漂亮的姑娘,是晚唐时绵州一户马姓人家的女儿,小名叫爱娘。她七岁时父母先后去世,便与年迈的祖父相依为命。后来绵州街头出现了一位卖药的道人,年纪看来至少也在七十岁以上,却面色如丹,显得十分精神。爱娘将这道人请到家中拜为师,取道名为道兴,跟随这位卖药道人习道。后来,道人欲远行,给她留下一首诗:“女是寄生枝,男是冬青木。冬木驾白鹅,寄生跨黄鹿。若遇寇相邻,稳便抛家族。早早上三清,莫待丹砂熟”。她与当地居民一道垦荒种地,共度艰难时日。一转眼她在此修道已四十余年,但童颜未改。前蜀天复七年(公元907年)的一天,那位卖药的道人突然来到此地,对她说:“你的功业已渐渐成了,只是外丹未应,故特来传授秘要”。于是他从葫芦中取出丹药来,点化为金银各一百两,镇于丹坛之上,然后嘱咐她:“无须自己看守,自会有神灵护持,三年之后丹砂制成,你便可脱身轻举。切勿中道而废。”师父走后,常有盗贼于夜间窥探,妄图窃取镇坛的金银,却往往未接近便骇得狼狈而逃。三年期满,丹坛下地面裂开,涌出泉来,汇成一泓清澈的水池,金银分别变作了黄鹿和白鹅,白鹅游于池中,黄鹿则奔走于池旁,人们只能远观而不能接近。一天,庵前来一伙窃贼,举刀横戈。黄鹿、白鹅突然来到了她的面前,她跨上黄鹿,顿时风云四起,白鹅翔鸣于她的前后,护卫她腾空而去。这时丹坛突然裂开,其声如雷鸣,丹炉中蓦地喷出万丈光彩,直向碧空射去。倾刻间又阴霾四起,空中突然下起琉璃雨来,地上铮铮有声,融化后异香馥郁而久久不散,这伙盗贼见此异象,十分害怕,纷纷弃戈丢刀而逃。当地居民将此事上报蜀主王建,王建特下旨敕建清虚观一座,并将卞市赐名为黄鹿镇。

历史古镇----黄鹿镇,位于中江县最北端,它始建于汉,因其骒马交易市场规模宏大,早在明清时代就已经闻名省内外,素有“中江北大门”之称。它与罗江,绵阳,三台交界,八镇相邻,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27025人,耕地28667亩,是毗邻地区农副产品及商品贸易的集散重镇,更是有较强的地域优势的发展重点镇。

黄鹿镇交通发达,罗桂(罗江——--桂花)公路,绵中(绵阳——中江)公路纵贯南北;德三(德阳----三台)公路,黄黎(黄鹿----黎曙)公路横跨东西。村社公路支线已进入村、社、农户,卫星通讯及电视差转信息已覆盖全镇每个角落。水利资源较为丰富,人民渠六期工程主干渠及数十条支、斗、毛渠纵横交错遍布全镇村村社社,全镇有水库5座,塘堰195口,总蓄水量为364万立方米。因人民渠六期工程中江灌区主干渠首先途经黄鹿,故有“中江第一口水”之称。目前新拟建的蓄水量达2200万立方米的“黄鹿水库”也正在勘测之中, 黄鹿镇场镇有街道12条,全长500米,总建筑面积0.4平方公里,是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场镇基础设施较完备,内外部条件比较优越.创办有年产50万平方米的黄鹿建筑陶瓷厂,年加工量为2100吨的鹿原肉类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预制构件厂农副产品加工厂,酒厂,铧厂,水厂......等多家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1999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71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872万元),实现利税120万元.

黄鹿镇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土地肥沃,加上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条件,农业生产不仅能高产稳产,更能旱涝保收.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红苕,小麦,大麦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油菜为主.1999年,农业总产值达5982万元,人均粮食占有量达837公斤.

近年来,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黄鹿镇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在进一步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发展""三商""农业的基础上,调出耕地1.5万亩用于发展中江柚、稻田栽藉养鱼、牛肉、生猪养殖、大棚蔬菜.....等多种经营项目,为黄鹿镇的二次创业奠定了基础。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达成1.6694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达9749.59万元,财政收入达26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02元。

愿果寺摩崖造像(含后山墓地)

愿果寺摩崖造像(含后山墓地):位于黄鹿镇金燕村,造像开凿于唐代,露出墓地为宋-清代。保护范围:1.愿果寺摩崖造像:以现愿果寺围墙为界。2.卧牛山墓地:墓葬群占地范围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

CopyRight 2022-2023 海阔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山ICP备19002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