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江源街道
行政地名: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江源街道 | 行政隶属:崇州市 | 行政代码:510184004 |
长途区号:028 | 邮编代码:611230 | 车牌号头:川A |
行政级别:街道 | 人口数量:约2.699万人 | 人口密度:约931人/平方公里 |
辖区面积:约29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江源街道地名因古时人们误认为岷江是长江的上游,更以为此地是岷江的源头,故得名江源。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江源街道人口数量为,位列崇州市各镇(街道)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3位。
2021年1月,江源街道入选2020年四川省卫生乡镇(街道)名单。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江源街道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江源街道位于市区东南15公里,地处金马河西岸,与温江、双流两县交界,面积29平方公里,总人口28865人,辖红土、石鱼、大庙、江源、文观、桅杆、崇福、邓公、寨子、唐兴等8个村和2个社区。全镇沟河纵横,土地肥沃,耕地面积25128亩,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兼产郁金、白芷、荆芥等药材,粮油产量名列全市前茅。2000年,江源镇国内生产总值1355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1302万元,农业总产值4860万元,人平年纯收入2995元,为崇州市达标小康镇。
江源镇历史悠久,唐、宋以来先后为唐隆、武隆、唐安、唐兴、江源县治。元末撤县为江源镇。新中国成立后,保留乡的建置,1992年撤乡建镇。江源历史上英才辈出,有东晋《华阳国志》作者常璩,有清代振威将军周志林。北宋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就战死在江源。1987年由当地村民集资、利用河滩地建成一座占地88亩的农民公园“萃英园”,园内环境优美游乐设施粗具规模。
1986年以来,全镇建筑、皮革生产、皮革加工、服装生产、木器加工业均有极大发展,食用菌种植蓬勃兴盛,素来享有“缝纫之乡”的称誉。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0年,引进项目2个,到位资金180万元。随着小集镇粗具规模,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镇东江听路直通听江至双流金桥镇,西面大江路与怀华路连接,北面江羊路与成温邛公路相交。境内有自来水供应设备和医院、邮电所、供电所、信用社、文化站等配套设施,程控电话业已全面开通。此外还拥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9所,中心幼儿园1所。
历史沿革:
西汉设江源县。
唐、宋,先后为唐隆、武隆、唐安、唐兴、江源县治。
元末,撤县,改江源镇。
清属东二、三2甲。
宣统元年(1909年),属三江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三区江源场、王石桥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江源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镇改乡。
1956年,石鱼乡并入。
1958年,乡改公社。
1960年,安阜公社并入。
1961年,安阜公社析出。
1983年,公社改乡。
1992年,乡改镇。
2019年12月24日,撤销江源镇,设立江源街道,以原江源镇所属行政区域为江源街道的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