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安洛乡
行政地名: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安洛乡 | 行政隶属:金沙县 | 行政代码:520523215 |
长途区号:0857 | 邮编代码:551800 | 车牌号头:贵F |
行政级别:乡 | 人口数量:约1.7万人 | 人口密度:162人/平方公里 |
辖区面积:105平方公里 |
地名 | 行政代码 | 行政级别 | 资料介绍 |
地名由来: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安洛集镇在砂安桥,名李家桥场,一场大水将李家桥及三家李姓全部冲走,场坝迁至彝补底陈家寨。人们把这次洪水归纳为“李家桥场淹落河”,把到陈家寨赶集称为赶淹落河。后来以谐音“安洛”逐渐取代淹落或安乐,安洛因此而得名。
在金沙县西南部。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1.7万,其中苗、彝、满等民族占43.5%。辖1居委会、25村委会。1949年为安洛乡。1953年析设安民、高里、大贤、宋坪、木杉乡。1958年撤乡建红卫、火箭公社,后并建安乐公社。1962年析建安民、大贤、木杉、宋坪公社。1984年改置安民镇和宋坪、大贤2苗族满族乡、木杉苗族彝族乡。1991年合并置安洛苗族彝族满族乡。富煤矿。产生漆。有中小学34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安洛河,在城关镇西南19公里,渭河(安洛河)上游。人口 1 300,有汉、苗、彝、满等民族。海拔 1 405 米。据碑文记述:初兴集市于河边,称安洛河。后被洪水冲毁,迁今址,取安居乐业之意曾改名安乐。设农贸集市。326国道经此。
历史沿革:
唐代时期,属建州。
宋代时期,始属章丘县。
元代时期,属砂溪等处长官司领地。
明代时期,属化名则溪。
清代时期,属乐贡里七甲。
民国时期,安洛属新场一区。
1958年9月,成立安洛公社。
1984年2月,改安洛区。
1992年,撤区建安洛苗族彝族满族乡,属金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