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行政地名: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行政隶属:池州 行政代码:341702
长途区号:0566 邮编代码:247100 车牌号头:皖R
行政级别:市辖区 人口数量:约62万人 人口密度:246人/km²
辖区面积:2516平方公里
地名 人口数量 辖区面积 行政代码 下属单位
池阳街道 约6.2万人 15平方公里 341702001
殷汇镇 约5.1万人 约154平方公里 341702100
牛头山镇 约4.2万人 约111平方公里 341702101
涓桥镇 约159平方公里 341702102
梅街镇 约114平方公里 341702103
梅村镇 157.6平方公里 341702341702
唐田镇 约2.5万人 约138平方公里 341702105
牌楼镇 约2.39万人 约104.3平方公里 341702106
乌沙镇 约101平方公里 341702107
清溪街道 约1.4万人 46.5平方公里 341702011
清风街道 约7.2万人 10.8平方公里 341702010
秋浦街道 约5.65万人 50平方公里 341702002
里山街道 203平方公里 341702003
江口街道 约3.8万人 72平方公里 341702004
马衙街道 约3.86万人 160平方公里 341702005
墩上街道 200平方公里 341702006
梅龙街道 198平方公里 341702007
秋江街道 122平方公里 341702008
杏花村街道 约2000人 24.45平方公里 341702009
棠溪镇 约251平方公里 341702108
    贵池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与铜陵接壤,南连九华山、黄山,北与安庆隔江相望,是池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2516平方公里,人口62万,辖8个乡、1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贵池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和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所在地。
    区情简介
    贵池环境优美。境内森林覆盖率达38.4%,生态资源保护良好,有老山、十八索等省级自然保护区。齐山--秋浦仙境(齐山、万罗山、大王洞、四岭水库、秋浦河)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杏花村因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而闻名中外,成为全国唯一以村建志的村;有妙姻塔、百牙塔、文选楼、昭明太子钓台等名胜古迹。
    贵池自古就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素有“千载诗人地”美誉。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五游秋浦,历史上诸多名人如韩当、黄盖、杜牧、包拯都曾任过池州地方官。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志就是贵池区刘街乡刘街村人。 贵池还是中国古傩戏的发源地之一。傩戏以其丰富的内涵、古朴的表演,被誉为“戏剧活化石”。
    贵池物产富饶。盛产粮、棉、油、茶、蚕茧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大县,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淡水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养殖基地。水产品有鳜鱼、青虾、螃蟹、甲鱼、珍珠等,尤以鳜鱼名扬大江内外,“秋浦花鳜”获2001年度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农林名特产品有高坦翠微、肖坑绿茶、贵池红茶、梅村板栗、西山焦枣、秋浦花鳜,其中不少为古时贡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可供开采的有金、铜、煤、银、铅锌、花岗石、白云石等30多个品种,是全省煤炭、黄金生产重点县之一。
    贵池交通便捷。长江黄金水道流经该区76公里,318国道横贯东西,贵铜沿江公路缩短了贵池与铜陵的距离,铜九铁路、沿江高速公路贵池段即将通车。全区已基本形成以乡镇干线为骨架、干支相接、城乡贯通的公路网。城区已拥有4万门程控电话,25个乡镇处全部开通程控电话。
    贵池2001 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13亿元,财政收入1.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8亿元,外贸自营出口401万美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4.92亿元。农业总产值达6.52亿元(90年不变价),列入考核的2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5亿元(90年不变价)。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68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8%和3.7%。
    历史沿革
    五代置贵池县。贵池水在县西而得名。1988年设立县级贵池市。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1)撤销池州地区和县级贵池市,设立地级池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贵池区。(2)池州市设立贵池区,以原县级池州市的行政区域为贵池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长江南路。(3)池州市辖原池州地区的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新设立的贵池区。
    1988年,原县级贵池市辖5区,2镇,26乡:城关区、乌沙区、殷汇区、梅街区、观前区,池州镇、殷汇镇,乌沙乡、马衙乡、双桥乡、梅龙乡、牌楼乡、观前乡、梅村乡、墩上乡、里山乡、江口乡、塘田乡、晏塘乡、铜山乡、木闸乡、棠溪乡、茅坦乡、解放乡、高脊岭乡、阮桥乡、刘街乡、桃坡乡、高坦乡、清溪乡、灌口乡、桐梓山乡、驻驾乡。
    1991年,撤销乌沙乡,设立乌沙镇。
    1992年,撤销池州镇,设立池阳街道办事处(管理原池州镇所辖主城区大部分居民委员会)、秋浦街道办事处(管理原池州镇所辖村民委员会和部分居民委员会,以及里山乡的齐山村);撤销马衙乡,设立马衙镇;撤销涓桥乡,设立涓桥镇;撤销梅龙乡,设立梅龙镇;撤销桃坡乡,与刘街乡的梅街村合并设立梅街镇;撤销牌楼乡,设立牌楼镇;撤销观前乡,设立观前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市辖2个街道、8个镇、19个乡:池阳街道、秋浦街道、殷汇镇、乌沙镇、马衙镇、涓桥镇、梅龙镇、梅街镇、牌楼镇、观前镇、梅村乡、墩上乡、里山乡、江口乡、塘田乡、晏塘乡、铜山乡、木闸乡、棠溪乡、茅坦乡、解放乡、高脊岭乡、阮桥乡、刘街乡、高坦乡、清溪乡、灌口乡、桐梓山乡、驻驾乡。
    1999年,撤销里山乡,设立里山街道办事处 ;撤销江口乡,设立江口街道办事处。
    2000年,贵池区辖4个街道、8个镇、17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555489人,其中:池阳街道 87380人、秋浦街道 24364人、江口街道 12027人、里山街道 20036人、乌沙镇 15790人、殷汇镇 27954人、牌楼镇 21473人、梅街镇 11799人、马衙镇 24754人、观前镇 12743人、梅龙镇 13772人、涓桥镇 26326人、清溪乡 8421人、驻驾乡 17359人、高脊岭乡 20105人、阮桥乡 16259人、木闸乡 18509人、晏塘乡 20750人、灌口乡 16696人、高坦乡 14774人、唐田乡 20379人、铜山乡 17062人、棠溪乡 11782人、刘街乡 10151人、梅村乡 9350人、解放乡 10026人、墩上乡 20879人、茅坦乡 13345人、桐梓山乡 11224人。
    2001年,撤销清溪乡,将4个村并入里山街道、2个村并入涓桥镇;撤销桐梓山乡,并入梅龙镇;撤销驻驾乡,并入乌沙镇;撤销灌口乡,将8个村并入殷汇镇,8个村并入新设立的梅村镇;撤销梅村乡,设立梅村镇;撤销墩上乡,设立墩上镇;撤销塘田乡,设立塘田镇;撤销晏塘乡,设立晏塘镇;撤销铜山乡,设立牛头山镇。全区村委会数由293个减少到291个:观前镇新湖村、新义村合并为新湖村;观前村、新建村合并为观前村。年底,贵池区辖4个街道、13个镇、8个乡:池阳街道办事处、秋浦街道办事处、江口街道办事处、里山街道办事处、乌沙镇、殷汇镇、牌楼镇、梅街镇、马衙镇、观前镇、梅龙镇、涓桥镇、晏塘镇、牛头山镇、唐田镇、梅村镇、墩上镇、高脊岭乡、阮桥乡、木闸乡、高坦乡、棠溪乡、刘街乡、解放乡、茅坦乡;共有36个居委会、291个村委会。
    2004年底,贵池区辖4个街道、13个镇、8个乡:池阳街道、秋浦街道、里山街道、江口街道、殷汇镇、牛头山镇、涓桥镇、马衙镇、墩上镇、梅龙镇、梅街镇、观前镇、梅村镇、唐田镇、牌楼镇、乌沙镇、晏塘镇、阮桥乡、高脊岭乡、木闸乡、高坦乡、棠溪乡、刘街乡、解放乡、茅坦乡。
    2007年2月5日,0池州市贵池区委、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池州市贵池区行政区划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贵发[2007]1号):撤销梅街镇、刘街乡、牛头山镇、木闸乡、梅村镇、高坦乡、乌沙镇、晏塘镇、棠溪乡、梅龙镇、马衙镇、观前镇、墩上镇、茅坦乡、里山街道、解放乡、阮桥乡、高脊岭乡。新组建梅街镇、牛头山镇、梅村镇、乌沙镇、棠溪镇和梅龙街道、马衙街道、墩上街道、里山街道、秋江街道。
    1、撤销梅街镇、刘街乡,合并组建新的梅街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梅街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梅街镇辖18个村委会,行政区域面积263平方千米,总人口2275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49人。
    2、撤销牛头山镇、木闸乡,合并组建新的牛头山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牛头山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牛头山镇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111平方千米,总人口4144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247人。
    3、撤销梅村镇、高坦乡,合并组建新的梅村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高坦乡政府驻地。新设立的梅村镇辖19个村委会,行政区域面积261平方千米,总人口281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77人。
    4、撤销乌沙镇(析出普庆、玉楼、红杨、小上、驻驾、幸福、古中、王行、北闸、长乐、同乐、民生12个村)、晏塘镇,组建新的乌沙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乌沙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乌沙镇辖2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101平方千米,总人口455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21人。
    5、撤销棠溪乡,设立棠溪镇,镇政府驻地不变。新设立的棠溪镇辖9个村委会,行政区域面积251平方千米,总人口中1216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15人。
    6、撤销梅龙镇,设立梅龙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原梅龙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梅龙街道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108平方千米,总人口2965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16人。
    7、撤销马衙镇、观前镇,合并组建马衙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原马衙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马衙街道辖2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177平方千米,总人口4196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32人。
    8、撤销墩上镇、茅坦乡,合并组建墩上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原墩上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墩上街道辖2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199平方千米,总人口3849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93人。
    9、撤销解放乡,将其整建制并入里山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新设立的里山街道辖2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203平方千米,总人口3949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905人。
    10、撤销阮桥乡、高脊岭乡,将乌沙镇析出的12个村与其合并,组建秋江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原阮桥乡政府驻地。新设立的秋江街道辖3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122平方千米,总人口6501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786人。
    保留池阳街道、秋浦街道、江口街道、殷汇镇、涓桥镇、唐田镇、牌楼镇。经调整,贵池区的行政区划为:9个建制镇和8个街道。
    历史上对贵池山水的评价
    贵池,因水而名。《舆地志》云:梁昭明太子,以其水出鱼美,名为贵池。“秋浦,亦以秋浦河而得名”。贵池作为水名,来源有二,一指贵长池,在县之西南乡,秀山脚下。一指池口河,其源有五,汇于秋浦河,绕城西过镇山,入池口河,注入大江。入江处为鱼贵口,今称池口。丁绍轼《荒政碑记》云:郡以池名,盖郭外即湖,湖外为江,郡治襟江带湖,城阙宫室,宛在池上。“州城宛如水中洲”,唐置池州,由来于此。今城西南70里,有苍埠镇,东西两石山夹立如城,故名石城,是石城县故址。
    贵池山水,清秀绚丽。秋浦河从石台山区,纳众流蜿蜒而来,碧水清流,宛若潇湘。王十朋《泊池州》云“城南风物似西湖,万里归舟入画图”。汤显祖以为“铜陵山北九华西,秋浦风烟似会稽。”李白则云:“青溪胜桐庐,淹留未忍归。”秋浦入江处,池口,旧有亭台,可以登眺大江汹涌的壮丽图景。杜牧登池口黄龙山贵池亭,有七律云:“倚云轩槛夏疑秋,下视西江一带流。鸟簇晴沙残照落,风回极浦片帆收。惊涛隐隐遥天际,远树微微古岸头。只此登攀心便足,何须个个到瀛洲”。城南齐山,曾与九华山齐名。因数峰等齐,故名齐山。山中集岩、洞、泉、石、谷之胜。前人有诗赞云,“山离城郭两三里,景胜西湖六七分”。“无岩不是玲珑体,有石皆成瘦绉纹”。晚唐诗人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有名篇《九日齐山登高》后司马光、王安石、梅尧臣、苏舜卿、杨万里、周必大、范成大等都曾和韵作诗,使齐山声名更加远播。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经过池州,在戎马倥偬中也不忘游览齐山,并赋诗一首:“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尽,马蹄催乘月明归”。后人取其诗意,建有翠微亭。又有三奇亭,因妙空岩、石鼓洞、仙人桥,号称齐山三奇而名。如今古代建筑,虽已尽废,自然景观依然奇丽。山上古人题刻很多,有些至今尚可辨认。寄隐岩,刻有“齐山”两个大字,传为包拯手书。现在齐山胜境已得修治,游人络绎不绝。城西门外,有杏花村,即杜牧咏《清明》诗处。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自杜公诗后,杏花村遂成千古名区。明人沈昌有诗描写当时景物云:“杏花枝上着春风,十里烟村一色红,欲问当年沽酒处,竹篱西去小桥东。”县南乡还有大王洞,总面积有3万平方米,已开发大天潦、小天潦、大王三洞。洞外林岩幽谷,洞内钟乳缤纷,有水帘、碧潭、溪流之胜。
    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至秋浦,沿清溪游赏、垂钓,写下了闻名的组诗《秋浦歌》。作诗为秋浦河上的玉镜潭命名。诗云“我来游秋浦,三入桃陂原。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南奔。回作玉镜潭,澄明洗心魂。”诗下自注:“潭在秋浦桃胡陂下,予新名此潭。”

CopyRight 2022-2023 海阔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山ICP备19002009号